刚刚看完《BB来了》的最新一集,原本想看完就休息的,却因为最新一集里的一个桥段而引发了一些对生活的小小“思考”。剧情是这样的:剧情中的新手妈妈,因为想多陪陪女儿,不用去内地工作,又不想让老公一个人扛起一个家,所以想定下一个“月嫂中心”来做。她和老公都觉得,自己在坐月子的时候都学了很多的育儿知识,而且自己对育婴方面也一直很伤心,所以很有兴趣做;而她的老公更是觉得自己的老婆从港女转变成港妈,而市场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看好这一行。
可就在他老公和在家带孩子的金牌月嫂提出自己所谓的“美好憧憬”时,那位月嫂却说道:“你和你老婆一样很天真,你们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了。” 之后简单地和男主角阐述了月嫂中心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将要面对的问题。男主角瞬时傻眼了,他的表情上显示出:不可能吧?那么复杂?有那么夸张吗?......之后的剧情还有待更新。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到:我们总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工作正好和自己的兴趣相契合。但事实上,这样就真的很幸福吗?
记得,在大学时期,临近毕业,大学里的老师和我们说:如果你们将来的工作是你们的兴趣,那你们会很快乐,人,总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嘛。但毕业后发现,要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太难。这个时候,又会有专家说:先就业再择业。其实就是让你不要因为自己的兴趣,而耽误了社会的工作经验。可以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干了一行久了,会发现,这又很难。因为招聘简章里总会要求有相关经验,除非你的简历能显示出你真的很优秀,很出色,不然你连门槛都进不了,何谈展示自己才华,选择自己所好呢?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职业,而不那么苦恼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现在的工作培养成我们的“兴趣”。让自己逐渐喜欢上这份职业,哪怕心里只是把它当成工作,那它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愁也面对,喜也面对,为何不高高兴兴地接受和面对显示呢?总想着跳槽,自己又有多大本事呢?其实,我们总是过于高估自己,而忽略了周边事物、人物的发展速度和趋势,以至于总是那么“不心甘”,自怨自艾又或是自恃清高。
既然,大部分人没有机会让兴趣成为自己的职业,那为什么不换一下--让工作成为我们的兴趣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集中注意力,做好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心情也不会那么糟糕了。当然,这也不是 那么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的心理有足够的适应力和转变力。比如说,很多人选择金融行业,是为了在年轻的时候打拼,挣到更多,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但其实自己一点也不喜欢金融,也很讨厌加班--有谁喜欢加班,又有多少人可以不加班呢?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想个办法让自己慢慢喜欢上这份工作。首先,可以列出自己在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所获荣誉,然后写下这份工作带给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可以是经济方面、人际关系、积累的社会经验、自己所得到的社会地位等等,最后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有没有给自己带来过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到这里,你是不是会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那么糟糕?而是自己把它想得太负面,或者因为经常的加班而抹杀了它全部的好。这个时候应该和自己说:工作也没有太糟糕嘛,就是辛苦了一点,可今天这个社会,那份工作不辛苦又挣钱呢?既然这样,还是笑着面对吧!这样一来,心情就愉快很多,而离“兴趣”也就不远了。
那如何在将负能量转正之后,把工作当兴趣呢?由于行业太多,在这里也不可能全部说明,只能大概说个方法。由于纯粹属于个人思考意见,仅供参考,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也欢迎多多留言。这里,就以教育工作者为例吧。其实,如今的教育行业真的很庞大。正规的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校;以盈利为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就更是数不胜数。而里面最重要的构成人员,除了学生,就是一线教师了。其实,无论培训机构也好,正规的学校也好,教师的第一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而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学校、家长都更重视“教书”方面,而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导致了很多教师都遗忘了自己的“初心”,也变得浮躁、焦虑和急功近利。因为,他们把教师当做了一项“重复的工作”,就这样一年一年教,带完一届又一届,终于熬到退休,可以回家享清福了。其实,这也不全是老师的责任。很多社会舆论、家长的不配合、上层领导要政绩,让教师都不得空闲,在学校里没有思考的时间,有的是不停的上课、不停的查漏补缺、手忙脚乱地上交各种资料,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时间,回家还要带孩子,写可研报告等等。说实话,教师也是人,不是神,社会舆论、家长们在对老师们评头论足、呼来喝去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老师们的生活?是否看到过他们有多忙碌?你们只看到他们的“寒暑假”又是否知道平日里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在给孩子搞活动、上课?他们和你们一样,也有领导,也要满足领导对他们的要求。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容易,因为你们有做过,才会说的如此轻巧。说回把工作当“兴趣”吧:前面提到了关于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因素,但其实并不影响教师们喜欢这份工作。或者可以这样想--当你每天面对一群毫无城府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哭,看着他们笑,见证他们的成长,送走一批批的莘莘学子,其实内心一定有一份幸福感和成就感。而这就足以我们把它转变成"兴趣"。我们可以找一个切入点,找出在这份工作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给学生做游戏、讲故事、策划活动等等。接着,可以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平日的课堂中。不一定是每一天,可以是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这样自己就会每天想想如何丰富自己的课堂,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或许刚开始会有些累,有些不习惯,也很难坚持--太累了,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可是,你再想想,是要这样无味、抱怨地度过接下来的几十年,还是经常想些让自己每天都能快乐一点的桥段,让工作时间也能快乐一点?至少我会选择后者,虽然刚开始会比较难,可一旦养成习惯,也就这么回事儿,但生活更有乐趣、更开心了啊!每天饶有兴趣的工作着,多好!
当然,也有些人觉着,这么麻烦,还要转变自己当前的想法、习惯。还不如跳槽,转行呢!可以,前提你有本事,走到哪里都不怕。但相信大部分的普通人,要做到转行后,还有神有色甚至更甚从前,还是有难度的。很多时候我们换了工作之后发现,还不如不换--做生不如做熟嘛。而且跳槽后发现,原本一直想做的,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照样到处需要人际关系,需要你做各种繁琐的行政工作,身兼数职,也不见得有多清闲,性价比多高。一切都源于我们想的过于美好,没有认清现实。
记得前段时间,遇到一位职场人士,聊到工作和兴趣。他的话莫名的熟悉:其实等你正的做了你感兴趣的工作,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没有了,而是变成了养家糊口挣钱的工具。是的,当我们都在拼命寻找、跳槽,只为了那份自己的兴趣、喜欢,我们为什么不花点精力、时间把我们的工作当成我们兴趣的一部分,并且在工作之余,继续着自己的那份最初的“兴趣”,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