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赏的一位领导,她有一种对于别人的错误和诋毁论事从宽的胸襟。
记得有一次开会,是关于员工涨工资的问题,文件传达后,有几位老员工对于福利调整有些微词,他们认为这样的调整对老员工有些不公平。
必须要说,这些即将面临退休年龄的员工,在仕途上也不会有提升,在专业上也不再有新突破,只求踏实本分的干好工作,等退休后,拿一份足可以养老的退休金。
于是,当这份文件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时,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福利和恩惠,所以当文件中的某项条款不利于他们时,他们的情绪一下子就炸了锅。
其中有一位老员工的抵触情绪比较激烈,他不断的指出文件上的弊端和瑕疵,认为这样的规定触犯了他的利益,所以在会场上他尖锐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诋毁领导,还警告说,如果不重新调整,要越级上告。
而这位女领导,始终没有反驳,而是一再的宽慰和讲道理,直到这位老员工勉强接受为止。
说实话,我很欣赏这位领导以理服人的态度,因为在我身边,并不是每个领导都可以平易近人的和员工讲道理。
我认识的一位高校的男领导,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他不允许员工对他的话提出质疑,更不允许员工说三道四。他手下有一位女员工,入职不久,因为一些话得罪了他,导致工作十年了都没有评上副高职称,原因是这位领导在从中作梗。
而之前那位女性领导,从来不会故意刁难员工,更不会秋后算账。后来,此事就这样在相互妥协和沟通中不了了之,老员工也都坦然的接受了这个规定。
没过多久,在和女领导聊天的时候,她谈起了这位行事剑走偏锋的老员工,他的故事在我面前一一浮现出来。
原来,这位老员工年轻时走过一段弯路,导致工作事业上多有不顺,后勉勉强强完婚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孩子,他的性格在一日日的仇视中变得偏激和好斗。
女领导又说,他走了弯路,生活上又有诸多不顺,一辈子坎坎坷坷,他有这样的性格很正常,大家都应该学着去理解他。
我突然就想到了原谅这个词,如果把这个词拆开了看,不就是“还原”然后“谅解”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看似不走心的话而觉得别人有意得罪我们,却没有想到别人之所以这样,也许有他的难处和苦衷。这让我想到了上大学时的一位同学。
他刚入校就有点与众不同,穿衣打扮有点不伦不类,如果把这些称作艺术家的个性倒也罢了。可气的是,每当我和他聊天,没说几句他就听不下去了,抬抬屁股拂袖而去,留我在风中独自飘零,真想给自己几个嘴巴,我招谁惹谁了啊。
而他的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不仅仅是对我,其他的同学也有过被他呵斥甚至辱骂的经历,久而久之,他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和怪胎,谁没事也不敢惹他。
后来一次和班主任聊天,饭桌上谈起了他,班主任向我们道出了他的经历。
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家庭贫困,常常被邻家的孩子取笑欺辱,再加上单亲家庭里普遍存在的性格缺陷问题,他的性格变得很偏激,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歇斯底里,仿佛觉得每个人都是以嘲笑和敌对的眼光来看他,所以他独来独往,对别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
班主任还说,从小孤僻的个性,没有小伙伴愿意亲近他,他的童年也没有几个玩伴,孤独的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书中找寻慰籍和心灵的呼应,我突然想起来了,他有事没事总喜欢捧着本书在读。
那之后,我不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而是对他多了几分同情,虽然他还是对别人不理不睬,还是一贯的我行我素,但每当和他交流被恶语相加,我都会试着去还原他的经历,然后学会谅解。因为我知道,他是那个曾经被命运无比刁难的孩子。
每个人都曾是单纯善良的孩子,他们都带着善意和温情的眼神去看这个世界,只是在有些人的成长经历中,掺杂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那些负能量的、颓废的气息长久的笼罩在他们成长的时光隧道里,他们的三观打上了岁月沉淀的烙印。
所以,你看不懂他们的特立独行,你愤恨他们的剑走偏锋,只是因为你并没有对他们的经历进行还原,就人为的给他们贴上了不够公允的标签。
如果我们对待别人的讽刺和不合作都能以一种先还原再谅解的心态,那生活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无谓的敌视和争吵。如果我们都能跳出我们的思维定势,而是设身处地的去还原事物本来的面目,你是否多了一些心平气和,少了一些愤愤不平。
当然,可以做到真正的原谅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当中那些给我们带来伤害或者挫折的人和事,就会觉得,好像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太愤怒、太悲伤的人和事了。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原谅,也能够在对别人的加深认识和了解后,学会大度面对,静默处之。
德国医学家巴拉塞尔士说:“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你期待的方式来成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你频率步调相当。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人,一种是性格使然,另一种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背负了太多的挫伤,而这些都是我们一无所知的。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你再因看不惯别人而气愤难平时,先不要急着理论和争辩,试着对他们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认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