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0年代之前,换亲,是一种很常见的嫁娶方式。你家有兄妹或姐弟,他家有姐弟或兄妹,年岁上下差不多,经媒人一撮合,两家儿会很快同意换亲。这样不仅两家的儿子说上了媳妇,还都省下了一笔可观的彩礼钱。
朱五婶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嫁给朱五叔的。嫁过来的时候朱五婶儿没有哭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因为她自己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命运安排:她上面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她不去换亲谁去换?
朱五叔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我老朱家咋会说不上媳妇?老祖宗朱元璋庇佑着他的后代们呢!从此后,连扛着锄头下地都哼着小曲:“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坡,娶个媳妇暖被窝……”
朱五婶,人老实,嫁过来之后自然都是朱五叔当家说算。哪顿饭吃什么,做什么都是朱五叔事先吩咐好。
朱五叔的妹子可不是省油的灯。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闹得朱五婶娘家鸡犬不宁。嫁过去没多长时间就闹着要当家做主,公婆不同意,就哭着喊着闹离婚,往娘家跑。
为了巩固各家的利益,在换亲这种模式的嫁娶中,一方姑娘因为打架从婆家回娘家,另一方姑娘也要被父兄强迫接回娘家。朱五婶自然当天被他的爹和哥接回娘家的,尽管朱五婶不愿意回娘家。
后来经过两家协商,朱五婶的娘家答应五年后让朱五叔的妹妹当家,这件事儿才尘埃落定。朱五婶被朱五叔接回了家。
以后朱五叔的妹妹再和公婆吵架回时,朱五婶就坚决不回娘家了,回了娘家也没人给她好脸看。
02.
后来朱五婶儿生了一个闺女、一个儿子。从闺女二十岁到二十四五岁,有人上门提亲,朱五叔从来没有愿意过,嫌对方给的彩礼不够多,不能拿来用在儿子身上娶媳妇。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他怕自己的儿子说不上媳妇,也想让自己的闺女给儿子换一个媳妇。朱五婶坚决不同意,她不愿意自己的闺女重复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了家庭的利益,牺牲自己,没有快乐可言。
朱五叔抽烟、喝酒、遇到不顺心的事摔东西、骂娘,有几次还把朱五婶打得鼻青脸肿,朱五婶从来都是忍气吞声,在村子里更加沉默。
闺女渐渐长大了,朱五婶偷着把闺女送出去,到远房一个拐弯亲戚家里去打工,并嘱咐闺女没啥事儿就不要回家。
朱五叔知道朱五婶为什么会这样做。喝完酒后,借着酒劲儿又把朱五婶暴打了一顿。儿子也对朱五婶充满了怨气。
从此朱五婶更加省吃俭用,从来不给自己添置衣物,好在闺女时常寄回些钱来。儿子27岁了还没有人给说媳妇,在打听到可以从远处买回来一个媳妇后,朱五叔带着儿子拿着两万块钱,在媒婆的带领下,从东北一个离朝鲜很近的小村子里带回来一个女人给朱五婶的儿子做媳妇。
娶媳妇那天,鞭炮红散落了朱五婶家一院子,杀猪宰羊,好不热闹!前来道贺吃酒席的人整整坐满了八大桌。那天朱五叔和朱五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朱五婶最高兴的一天。
老儿子结婚大事完毕,可以安生些了。起码朱五婶是这样想的。
03.
儿子结婚不到半年,朱五叔患上了脑血栓,在床上瘫了一年以后,就撒手去了。
又过了半年,朱五婶的孙子出生了,在忙忙碌碌带孩子和伺候儿媳妇的日子里,朱五婶淡漠了朱五叔去世的忧伤, 虽然再也听不到朱五叔酒足饭饱后哼着的小曲,但也没有人再劈头盖脑的打她了。
孙子上小学后,有人介绍朱五婶给一个退休的老头儿当老伴儿,朱五婶本不愿意去,年岁大了,背井离乡,再说她这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
“你不去,在家待着干啥?我一个人养活四口子吗?”儿子很不高兴。
朱五婶只好答应了,给儿子挣下了一万块的彩礼钱。
朱五婶什么都没带,去了南方。
两个月后,朱五婶被人家送了回来。原因是朱五婶做饭菜过于简单,不会使家用电器。
朱五婶的儿子见朱五婶被送回来,脸拉得很长,提出要分开过。
朱五婶心里一阵难过,倍感荒凉,面对儿子的无情不孝,也只能点头同意。
离开这样的儿子也许是好事。
快70岁的朱五婶每月能从大队领到老人补助,身体还不错的她有时也出去打个零工,再加上已经过上幸福日子的闺女平时给她些零花钱,日子过的也算安稳。
再见到朱五婶时,她的脸色竟比以前红润起来,讲话的声音也变大了,脸上有了之前从没看到过的笑容,穿的也不落后了。
村里人都说朱五婶没有了朱五叔,离开了她的儿子,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倒是精神了!
换亲嫁到我们村子的朱五婶,在岁月里走到今天,什么都看淡了,早就丢掉了该丢弃的,也一定找到了她向往的。就像朱五婶说的,活着,就要往前看。
如果喜欢,点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