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下午一点,徐雅萍老师引领的项目组《基于识别幼儿的发展路径,提高教师观察,支持计划的能力》在云端召开了重点项目开题会。
区教研员汪光珩主持了本次会议,季晓军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力平莅临本次会议并作精彩点评。
首先徐雅萍老师就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向大家做了介绍:本项目组致力于帮助教师明确幼儿发展路径中处于何种水平,并采取措施对幼儿的发展可视化。以健康领域与数学认知为载体,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工具客观评价幼儿所处的发展状态。以此更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师精准的课程计划实施及循环式跟进的专业能力。研究目标是:以上海的实际出发,以解决上海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汲取国际先进理念,辐射至全国,系统指标中包含儿童学习发展的内容,涵盖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学习品质。
季晓军主任在听完开题报告后发言,表达了对郭教授领衔的团队对我们的支持和感谢,感谢徐老师的团队,感谢和认可徐老师的专业识别水平和研究能力。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当下热点,通过三年这样的研究一定会对区内乃至上海、全国的教育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和推动。徐雅萍老师很有研究的气场和力度,她力图通过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全人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人学习。整个项目的前瞻性很高,比如关注了幼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学习品质的框架。季晓军主任也就项目的具体开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项目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运动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清晰架构两者之间的关联,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如何完善指标,最终让项目的科学性、可操性落到实处。
接着,项目组的导师、学员分别结合项目实施教研中的理论与实践,将自身在项目研究中,“看见——看懂——支持”的成长经历进行展现。导师李莎莎老师就《指标》与识别幼儿的发展路径,分享如何解读与完善《指标》。吕贇老师从主题教研推进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和大家分享了起初对动作的思考相对比较少,有一些困惑,但在和导师、组员的交流中,逐渐学会看着指标进行一一对应的评价,再到如今能够根据幼儿情况结合指标进行详细的动作分析,进行科学的评价。查韦怡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表示,导师团队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和引领指导作用,通过他们的帮助使学员对幼儿动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曹燕华老师则更多的从幼儿逻辑出发思考问题。可以从环境材料和教师指导两方面给予幼儿支持。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方法,可以创设情境性的游戏等,激发他们主动调整动作。学员们的积极的思考与调整也在潜移默化得转化着幼儿学习的方式。
随后郭力平教授就项目组研究中如何将理论化到实际操作,做了精彩点评。郭老师通过三位学员老师的发言,体会到了我们在研究里,教师带有全人培养的思考意识并将此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中。在课题研究报告的架构与撰写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这种体悟与理念,具体体现在策略研究之中,为后续的策略导出,做一些有效的准备。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开题的重大意义:能把幼儿动作和教师观察有意义的连接在一起,基于幼儿观察来识别幼儿发展水平。其次,团队队伍非常的强大,大家是教师也是研究者,课题聚焦在运动和数学,徐老师团队有了长时间的研究,对课题起到了保障作用。还提到了本土化的优势,要从上海,长宁实际出发,对其他上海区域都有很大的帮助。课题有前瞻性、科学性,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果。同时也提出开题报告中“低结构”与学习发展路径之间关系该如何去突破,如何紧贴、关联《国家3-6岁对发展指南》、《上海市幼儿评价标准》,如何进一步延伸拓展项目的价值,团队还需做深入的探讨,为项目中的发展留下了更多挑战的空间。希望课题能真正从全人的角度出发,能更好地提炼,反应教育观和价值体现。观察到支持有价值导向,不是观察儿童本身,而是确立老师的价值取向,主动探究。教师的主体性如何把握等问题,伴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会逐渐突显出来,成为研究的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教研员汪光珩,肯定了项目组课题的前瞻性,该课题教师的专业提升有无可厚非的意义,在课题已经有很扎实的基垫的前提下,继续提炼反映出全人教育、观察幼儿与教师行为之间的教育观价值取向,以此带动整个长宁区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