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做关于负面情绪与精油相关的课件,本周日3.4.也有一场关于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的分享会活动。故想着和大家分享一下。
而对负面情绪的掌控呢,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毕竟嘛,人这一辈子,总归要给自己找点乐子。神奇的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便是充满着——起伏伏伏伏……的过程。这时候啊,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境况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来去改变。
讲和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我最不喜欢绕弯弯,咱们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不说负面情绪的影响,负面情绪的传导,也不提焦虑,愤怒和偏执型人格【详见我之前写过的文章,知乎上有哦~】,咱们说一说大家不是很重视的,“形式主义与错位成就感”。
关于形式主义,咱们先不管外界的定义,我不知道大家所理解的形式主义有哪些。但大体上形式主义都是那种自己明明不上心,但是又要去面对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候啊,为了自我安慰,不得不去机械性的做一些事情。
这种形式主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自我面对。或者给自己一个交代,是典型的不问结果,不问效率,不问过程,不过前因后果,但求精神满足的过程。
举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学生时代,经常会有一种学习得越晚就越用功的陈旧观念,似乎你早睡了就不是在用功读书一样。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忽视了学习的持续性,规律性以及效率。
有的人可能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用功做作业,但可能也就仅限于那天晚上了,这种将自己时间的分配放置于不适时宜的时间段,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错位成就感。
倘若真是在别人学的时候也用功学,在别人玩的时候还在学,那是两码事。但是在别人学的时候玩儿,在别人玩儿的时候学,却潜意识造成一种自己一直在看书的自我欺骗式假象,这便是形式主义带来的错位成就感。
这种满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错位成就感”又或是“假性成就感”。在人际关系或者人与人的心理感情中的一些形式主义造就的错位成就感会造成“假性亲密关系”。
举个例子,一些不是很和睦的夫妻,他们夫妻关系的恶化往往都是因为形式主义造就的错位成就感,从而形成了“假性亲密关系”。该花钱的时候花钱,该对你好的时候对你好,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彼此“和谐”而已。但是精神交流却少之又少。
你能说他们对彼此不好吗?但你说他们快乐吗?
不。
2013年的时候,南京一起杀妻案件,让很多人都不胜唏嘘。而杀妻的背后是冷漠,是精神的零交流。在外面看来,男方家境优越,女方貌美如花,以社会上很多通行的“匹配度”来说,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他们在一起不幸福。然而,宝宝还不会走路,母亲便已离开人间。
很多男人面对在家的妻子并没有任何曾经的浪漫与激情,仿佛只是一个带孩子的“工具”而已。他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质需求,并不需要去关心自己的女人是否需要他。而彼此之间的精神沟通却几乎为零。
这种看似尽到责任和义务,实则却仅仅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好”不是真的“好”,这不是爱,而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精神冷漠,一种家庭的“形式主义”。似乎家庭和睦,但其实却缺少必要的沟通。时间长了,十之八九便会出现问题。
再说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印度巨星阿米尔汗有部电影叫《神秘巨星》。女主角是一个高中生,热爱音乐却被父亲不耻。他的父亲经常殴打她的妈妈,对她也是各种情感上冷漠。而最后小女孩儿和她妈妈鼓足了勇气离开了一心要去中东那边的父亲,靠着自己登上明星的舞台来和妈妈继续生活下去。
影片放完,大多数的影评都会觉得小女孩儿没有做错,也感慨她勇气可嘉,但依旧会有一些声音——她们一家所有的开支都是她父亲早出晚归赚来的,她上学的钱,补习班的钱,哪怕她妈妈用金链子换来的电脑,本质上也是他父亲赚来的。
所以,一些影评开始为她父亲鸣不平了。
不可否认,这个父亲对小女孩儿有着16年的养育之恩,对她的妈妈也是,毕竟全家就靠他了。但是妻女对他的感觉呢?却是深恶痛绝,敢怒不敢言。
而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觉得因为这个原因,母亲和孩子就必须要跟着这个丈夫,这个父亲。
但之所以觉得没有问题也是因为这个剧本把很多偏激或者极端的案例放到了影片中的父亲身上。倘若这份偏激再弱化一点呢?一定会是个很强劲的话题。小女孩儿的做法明显是不“孝顺”的。
不愿意被父亲安排和富二代生活,去找自己的同学;不听父亲的,继续坚持她的梦想弹吉他,学音乐,还上传到网上;最可怕的是教唆她的母亲离开她的父亲……
很显然,阿米尔汗是不愿意让观众把判断与分辨过分的代入到电影里来的,他渴望的是,大家看的过程中和小女孩儿产生同样的想法,做一样的决定。因为电影中的父亲仅仅是作为“父亲”这个身份形式主义的履行对这个家的责任而已。
这种形式主义的“付出”让他产生了为人父骄傲的“错位成就感”。
父母如此,子女如是。很多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也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沟通而已。殊不知,身为父母有时候更渴望的是子女的陪伴。有些时候,爱,并不是一件首饰,一件衣服,而是一个拥抱,一句问候,手牵着手,走过小时候的路,看着小时候一起看过的风景。
最亲近的夫妻,父母子女尚且会存在这种问题,更不用说我们平时和朋友,领导,同事之间的交流了。这种形式主义的诞生往往是由于某些负面情绪的积压,转移到精神上冷漠。
但人际关系上也好,还是我们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好,总是会时不时有着各种形式主义的事情,而这些的目的,单纯的就是为了精神上的一丝慰藉,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鼓舞,一种掩耳盗铃般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