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让人盼着下雪。小时候踩着过膝深的雪去上学,打雪仗、堆雪人,成为藏在童年的回忆。
一到下雪,就让冏想起黑龙江。哈尔滨一直是中国冰雪旅游的“顶流”,从“尔滨”到“滨砸”,这几年越来越火了。冏曾经在哈尔滨读书,得以去了不少地方,并且越跑越远,一路向北,分别去了大庆、齐齐哈尔、漠河,以及雪乡,得以看到这个宝藏地方的春夏秋冬。
诗里藏乡,画里风光;浪漫四季,尽在龙江。在这个北方大雪的日子里,围着火炉,冏想把在黑龙江看到的风景讲给你听。
“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
当天空落下第一片晶莹的雪花,哈尔滨就像按下了变装开关,散发出冰雪女王般高冷的魅力,大街小巷扑面而来欧洲的异域风情,但又处处充着东北人的豪爽热情。用冏的话说就是:
这个童话世界,有点接地气儿啊。
哈尔滨真是很适合(夏天)city Walk的城市。市区地方不算大,但可溜达的地方非常多。
与夏天适合city walk不同,冬天则适合city wozhe(窝着),哈哈。实际上出门公共交通or打车很方便(不建议骑车,我也是去了才知道为什么——积雪成冰,路太滑了骑车容易摔),而到了地方,当你费劲地掀开一层又一层厚重的棉门帘,几步从寒冬跨到初夏,马上活动自如,可以待一天!
既然是冬天,就先来一点点“哈尔滨式下雪”的震撼吧!
夜色中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雪雕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异彩纷呈。师傅们从松花江凿出厚厚的巨大冰块,进行雕刻打磨,嵌入各色灯光,亲手造就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乐园。
冰和雪这两种“建筑材料”往往是分开使用,因此各具风格:雪雕建筑纯白色又看着软乎乎的,冰雕则五光十色又晶莹剔透。哪怕作为北方人,进入冰雪大世界也得到了大大的震撼。常见的冰和雪在“建筑师”和“雕刻师”的手中简直可以化作万物。
此外,大世界里还有不少冰雪娱乐设施:冰滑梯,摩天轮,极速雪圈、雪地摩托、冰上卡丁车……
贴心提醒:帽子手套雪地靴等必备装备外,手机很可能冻关机,可以给自己+手机+相机都贴上暖宝宝。不推荐买室外的糖葫芦,冻得比石头都硬,下嘴小心把牙给磕坏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世界大学生雪雕大赛,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想想上学的时候我可真爱折腾啊,几乎每周都出来探索这座宝藏城市。
在冰城哈尔滨,有一冬一夏两大文化盛事。冬季是冰雪文化艺术活动,夏季则是历史悠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哈尔滨“音乐之都”称号。音乐也是哈尔滨的一张城市名片。早在20世纪初,歌剧、交响乐、芭蕾舞等艺术在哈尔滨广泛传播。成立于1908年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是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先行者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街头音乐节、老街音乐汇、太阳岛音乐节等活动都是哈尔滨夏天的亮点高光。
双曲面外形哈尔滨大剧院造型很别致,树杈一样的内部设计,极佳的声学布置,让表演者可以不用话筒就原声感染每一位观众,可以说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哈尔滨地标性建筑,也被评选为“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之“最佳文化类建筑”。在某个夏日,冏和同学们前往观看京剧表演,演出结束后还迟迟不肯离去,对这个独特的大剧院充满好奇与惊叹。
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美称。一个东北城市真这么洋气?
“东方莫斯科”是因为哈尔滨与俄罗斯割不断的联系,历史上的交融也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饮食文化。漫步最著名的中央大街,徜徉在索菲亚教堂前,心里逐渐有了肯定的答案。
除此之外,俄式风情还体现在命名上:斯大林公园、果戈里大街、伏尔加庄园……
以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命名的俄式街区果戈里大街已拥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林立着众多俄式建筑,包括有名的秋林食品公司大楼、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等建筑,还有同名的果戈里书店。
而在哈尔滨更多的地方走一走,你会发现,不止俄式风情,哈尔滨还在更广意义上散发着欧式浪漫。
哈尔滨曾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之一,最多时达到了几万人的规模。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曾是他们在哈尔滨经常聚集的地方,如今这座具有欧式乳黄色建筑、神圣庄严会堂化身音乐厅,经常主演西洋古典高雅音乐。
白色的南岗天主堂1907年落成,为波兰侨民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也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两座高耸的尖塔最能代表哥特式风格。
红砖的路德会教堂是德国侨民在哈尔滨建造的2座教堂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岗雨阳街的路德教堂),也是当年哈尔滨规模最大的一座侨民基督教堂。现为哈尔滨主要的基督教堂之一,名为南岗礼拜堂。
乳黄色的犹太老教堂、白色的天主教堂、红色的基督教堂和东正教堂,在这座东方城市和谐共存,彰显着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与交融。
说起欧洲建筑风格,人们会想到古罗马、拜占庭、哥特、洛可可、巴洛克等等。当欧洲巴洛克遇上黑土地的“老铁”,就诞生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华巴洛克”。
“中华巴洛克”风格其实很容易辨别:建筑临街的侧立面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立面背后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装饰的图案则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前店后宅”、中西合璧。
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国内现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街区内还有许多特色院落、胡同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富有传统气息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
有点反差的是,所有我对哈尔滨的观察与了解,几乎都是跟着外国朋友“city walk”出来的。
我一直记得,五六十岁的韩国同学朴秀宅带着我们走进一座座教堂讲解,探寻中东铁路的车站;美国同学贾柏读过作家阿城的《哈尔滨人》,带我一起在老道外寻找失落的街区;俄罗斯同学斯杰班和我去黑龙江博物馆(一百年前是莫斯科商场)学习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看不懂中文的日本同学指着大街上“苏联红军英雄纪念碑”问我这是什么……
哈尔滨的夏天,适合去松花江边吹风,在太阳岛上漫步,室外的大gai随便逛。
雪乡:林海雪原的白色世界
雪乡在牡丹江,这里的山叫“老秃顶子”,可以看出东北的命名多么接地气了。
雪乡因贝加尔湖冷空气与日本海暖湿气流在此频繁交汇,山高林密,这里“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每年十月开始降雪至次年四月,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
在密林中过膝深的雪地中跋涉,仿佛置身“林海雪原”,视野中只有两种颜色:上方澄蓝的天和下方晶莹的白,两种颜色毫不割裂,而是完美地互衬,让白色不再单调,让蓝色更加纯洁。
果然,大自然是最美的配色师。
大庆:本以为是钢铁硬汉,没想到是似水佳人
东北只有冰雪吗?夏天有好玩的吗?
坐高铁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大庆。小时候在课本上的印象,大庆因“石油之城”而闻名,有着铁人王进喜的奋斗故事。因此来到大庆后,冏专门跑去看了传说中的“磕头机”(钻取石油用的梁式抽油机)。
但漫步大庆,城市并不都是石油的影子。相反,冏最大的印象是“波光粼粼”——这里的湖(当地人称“水泡子”)太多啦!原来,大庆除了是“石油之城”,还是“百湖之城”,近二百个湖泊点缀满城,水鸟种类繁多。龙凤湖湿地是非常适合避暑的地方。漫步芦苇荡中,呼吸着带有草香的微风,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让人不知身在南北,忘却尘世烦忧。
齐齐哈尔:鹤城观鹤,“千里嫩江·雪域鹤乡”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小时候偶然听到了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知道了歌曲背后的故事,曾经默默哭过。一个女孩,从小就喜欢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从事哈丹顶鹤养育和保护工作。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
从大庆继续向北,高铁外是一望无际的嫩江平原,很快就到了“鹤城”齐齐哈尔。
丹顶鹤头顶鲜红,舒展黑白羽衣,古代被视作“东方神鸟”,也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野化放飞训练”是难得一见的景致。伫立在栈道平台上,可见在青草碧水间翩跹起舞,嬉戏觅食,留下的影像如水墨丹青般意境悠长。
令人欣慰的是,大熊猫和丹顶鹤在几代人耗费心血的保护和培育下,数量获得增长,等级均从“濒危”降为“易危”。那个“小河边的女孩”在天上看到她保护过的丹顶鹤如今生活得这么快乐恣意,也会开心地笑着吧。
漠河:最北之北,北纬53度半的寒冷与浪漫
在一个夏初的5月,我终于鼓足勇气去了漠河旅行。
虽然同在黑龙江,但哈尔滨和漠河一南一北,距离并不近,要坐一夜的火车。
真正步入兴安岭,季节仿佛从初夏倒回了初春:大块积雪尚未全部融化,长满白桦林的山头刚刚泛绿,晚上出来需要租军大衣……
北极村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故乡。《额尔古纳河右岸》《北极村童话》传阅度极高的优秀作品。在她的文字世界里,故乡有春天解冻时轰然作响的冰排,不会天黑的白夜,独居一隅的俄罗斯老奶奶,打马而过的鄂伦春人。
走进北极村,远山间,白桦林和皑皑白雪相映成趣;村落里,排排木刻楞房屋保留着原木本色。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思依诺村隔江相望,号称“中国最北村落”,村落主街上有不少“最北”打卡地:“最北”车站、“最北”超市、“最北”邮局……
去漠河之前,身在黑龙江省的冏还真没见过黑龙江(流经哈尔滨的是松花江)。作为仅次于长江、黄河的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流域广阔,水量丰富,且作为国界河,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岸的俄罗斯。
站在山头俯瞰“龙江第一湾”,平静的江道呈Ω形,非常具有辨识度,绕出了绿意盎然的“金环岛”。
来到乌苏里浅滩,站在刻着“中国最北点”的大石边,真有来到国界的感觉了。这段的黑龙江平静无波,看上去窄窄浅浅,像一条常见的小河,对岸青松深绿,让人想拥山而卧,枕河而眠。
……也让人忍不住想蹚水迈过去。还好忍住了,谁知道对岸的丛林里有多少俄罗斯哨兵呢。冏不敢跨河,但动物可以,而且跨河还拥有了“双重国籍”,比如东北虎,游到对岸俄罗斯就成为“西伯利亚虎”。
北极沙洲地面仍以细沙为主。沙洲内设有珍稀动物谱、身体测试门、鄂伦春祭坛、象形“北”字雕塑、最北点、七星坛、玄武坛等多处景点。
漠河县城不大,迈上153级台阶之上的北极星广场,就可以俯瞰主城区主路。主路上分布着一些卖蓝莓等特产的小店。有趣的是,主路两旁的建筑是彩色的西式小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多巴胺”色系,可可爱爱。
漠河县城的中心居然保留着一片原始森林,樟子松遮天蔽日,紫色的花盛开其中,闹市三步入深林。
在漠河,夜空中,银河繁星晶莹闪亮,像极了缀满碎钻的天鹅绒,闪得让人感觉距离天空是那么近,又深邃得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就像我多年后回顾在黑龙江的日子。
回顾冏这几年的旅行,从黄鹤楼到井冈山,从“钱塘江大潮”到“你可知Macao”,从青海三江源,到广东孙中山故乡,每次都好像走进了小时候课本里描述过的地方。脑海里本来只有一个个地名,而真正走进现实中的“课本景点”,模糊的印象逐渐变得清晰,具体而生动,甚至多面而复杂。
冏曾在《欧洲就在身边——初见俄罗斯》中感慨:旅行,除了风景人文,最重要的就是旅伴了。你能和ta眼睛看到同样的风景,在陌生的地方,分享同样的惊喜,体会同样的快乐,心,就更近了一些。
也许多年以后,我对黑龙江旅行过程中吃的什么、住得怎样已经记不清了,但春天的白桦林、夏日的仙鹤、秋天的大雪、冬天的冰雕,还有可爱的各国朋友,文化碰撞带来的奇妙火花和共同价值观带来的一见如故,都深深地留在回忆的长河里,如同乌苏里浅滩上的那块大石,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