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期V组叶帆12月检视

今天是践行的第33天,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一月有余。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老青年,我从未试过如此地敞开自己,并如此投入地去参与和享受这种集体活动。班级群里十分热闹,信息响个不停以致于手机被迫进入了偶尔死机的状态。确实,群里的热情感动着里面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如此,这个月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很多事情,并且这些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新事物,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一来是因为我不断收到班级群里及时的帮助,二来是由于我灵魂深处也渴求突破吧。今天的我试图审视过去的自己,我欣喜的发现,我能看得如此清晰,因为我每天的足迹都已经数据化、可视化了。我坚信“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正因为我“傻傻地”坚持记录着每一天,从不懈怠,我才能看得如此透彻:在我成长的路上,每一天,都有它的意义,那都是值得记忆,值得追溯,值得保存的。收拾出窍的心神,回到现实,我该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这33天的经历,整理一下成果与我年度目标的匹配程度了。

本月关键词:一阶/亲子2.0 跑步 读书分享 记账 每日一事 日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一阶/亲子2.0

90天的践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挑战,突破自己的惯性思维,让自己去主宰时间。非常巧合的是,一阶与亲子2.0同时践行的。一阶践行至今,人数起伏,但不变的是我们突破自我的决心,目前小组已经稳定有10人,我相信我们将携手共进,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亲子2.0没有组长,没有教练,我们完全是自主自愿地搭建起小组。我们各自分担角色,摸石过河,从制定规则,招募组员到成功召开小组会,我们从7人小组扩大到目前的13人,全员打卡,无人缺席!这种氛围,这种能量将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坚信!

1. 我收集过的锦囊,听过的课程

1)第一期班会的锦囊是妙妙总教练讲解的《90天践行的地图》;

2)第二期班会的锦囊是王怀亮教练讲解的《屯卦》;

3)第三期班会的锦囊是鸿祥教练讲解的行动系统之执行;之后是黄世琴教练讲解的探索话题小确幸;

4)第四期班会的锦囊是妙妙总教练讲解的《月度检视详解》;之后是马央军教练简介的《健康生活方式》。

5)12.18 叶武滨老师的《年度检视&定制梦想2020》

6)12.31 Sophie老师的《年终总结PPT&演讲》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一阶/亲子2.0打卡,不缺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会议不缺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4. 作业不缺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5. 下一步有待改进的

1)很荣幸能当上一阶V组的常务组长,这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践行好这90天。为了自己而努力自然无可厚非,但那仅算是有为,如若为了他人的进步去努力而不居,才是真正的无为。叶老师的一句话说得很在理:“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我没有影响到他人,是因为我做的还不够好,也没服务好。因此,下一步我要向其他优秀组长学习,每天再留出30分钟的时间与组员互通经验,大家共同进步。我相信自己因此也能从中悟到很多。

2)每日晨间日记时间过长了。我每天的晨间日记占时30分钟,甚至侵占了我阅读的时间。下一步晨间日记需要再精简,每件事尽量用一句话概括,高度概括。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工作上太多杂事干扰。下一步好好学会用omifocus,学会清空,删除,委托。

4)学会用减法。比如小组会议的记录工作,就可以在会议前提前让组员输入到石墨文档里,省心省力。

二、跑步

践行33天,跑步40天,平均每周跑5次,目标25KM/周。截止到今天,我的总跑量为178KM,略高于目标。

该项成果基本与目标匹配,跑步期间精神爽利,精力充沛,办事效率也高。

需要注意的是:我跑步有时候会计较得失,总想着要超量完成目标,有时候脚累了还不舍得休息,这样容易造成损伤,我需防范于未然,放空心态,顺其自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读书分享

上月读书《有能力的爱》,并已分享到群上。大家反应不大,因此我想着是否应该在早会上分享,以主题的形式分享。

本月读书《曾国藩传》。鉴于对这位“千古第一完人”的好奇与崇拜,我选择了这本书。

经验之谈:上一本书,我看完一遍再整理思路做分享文章,这样效率实在很低,加上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我相当于又重新看了一遍。这次我吸取经验,每次看书规定只看15-20页,看完后整理笔记并写感想,这样,做最终分享文章的时候,我的工作就只剩下复制和黏贴了。下面是我的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记账

很庆幸在易效能课堂认识了“石墨文档”,该文档之于我最有用之处是它的“共享思维”。我用于日常收支记账上,不同的账目针对不同的共享人,省去了很多沟通的时间,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

下一步:1)完善明细。2)网络支付只用微信/支付宝,减少意外收入或支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每日一事

1)该目标经历了从理想到实际的过程。起初我把目标定为“每天为爱人做一件事”,听起来浪漫感人,实际操作却不易,目标定得太高太死了,难免会造成对方的失望。于是我把目标改为“每日为家人做一件事”,一家五口,加上阿姨6人,事情好办多了。

2)变“主动”为“被动”。听起来似乎很消极,但在这件事情上确实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既然定了目标我当然要想办法完成,然而我每天提高察觉去搜寻可办之事,挺耗费精力的。后来我想,为什么不能让家人主动给我意见呢?于是我专门买了一块黑板,让家人记录下他们需要我帮忙的事情,他们觉得好玩。我想,这也属于一种委托吧。

下面是精彩瞬间^_^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六、日历

践行以来,我用得最频繁的算是日历calendar5了。我觉得它比较适合我这种健忘的人。我一开始就把家人的生日,节日,重要事件全部录入到日历中,结果,所有的事件在日历的提醒下,全部完成,一个不漏。因此,它就好像我的贴身小秘书一样,承担着我的记忆和提醒的工作。

下一步我把一些每周的固定事项也加进去,例如公司例会,小组会,小组作业,周检视提醒等。

#下个月目标与要事#

1)年终总结

2)泰国过春节,准备签证、攻略、衣物、药品、标签等等。

3)争取老婆约会一次

4)与妻子儿女在广州父母家过夜

5)学会omnifocus

6)组队跑马拉松(目标6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