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从富春桃源游玩后回到富阳住的宾馆,结账后,背起包想回杭州了。我在宾馆大门口踌躇不前,呆立了好一会,心里总觉得有事放不下——郁达夫故居去还是不去? 去,添累费时,不去,留下遗憾。最后,决定去。
郁达夫故居离这不远,徒步最多10来分钟,可其时,两脚有点酸而重,真觉得累了,于是我跳上了一辆三轮车。
郁达夫故居临江滨公园,坐北朝南,石库墙门,三开两层楼房,整体看上去显得清秀,无破旧之感,想是修缮过的。屋的两端各有楼梯通往二楼。一楼是正厅、厢房,还有灶间;二楼主要是书房、卧室。故居内陈列的资料和实物不多,正厅内有丰子恺、茅盾等名家的题字及画作,灶间里有碗柜、灶和水缸等。
灶间里有一块牌子,那上面写着一位女佣人的名字——翠花。以前我曾看过郁达夫的自传,记忆中,翠花是在郁的孩童时代随时看护他,非常疼爱他的女佣人。有一次,他为看水缸里的金鱼,上半身倾没在水缸中,是翠花救了他。他们的感情类似母子情深的关系。
二楼郁达夫的书房和卧室陈列着床、书桌和书写用具等,其中有介绍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最早的短篇小说集。
我在自学高考时,看过《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两篇小说。
《沉沦》里有作者的影子,描写了一个孤独、自卑、苦闷带有性心理变态的在日本留学的学生。郁达夫在小说中这样描述主人公:上课的时候,他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可是总觉得特别的孤独,这孤独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到的那种孤独,更加难受。
小说写了“他”的偷窥、偷听等情节和心理活动,于是有人认为这小说描写灵与肉冲突,作者是颓废文人。也有人认为这小说写出了当时青年的共同苦闷。
依我看,孤独、自卑、苦闷的心理,才是郁达夫写这篇小说的主题。他似乎不会去考虑什么思想性艺术性,写出他心里所想的,才是目的。
《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了一个烟厂的女工和“我”交往的故事。小说写了女工日夜上班每月得到的报酬只几元钱的辛苦;写了困顿潦倒、神经衰弱的“我”;写了女工和“我”的友谊。
记得教科书上说,这是作者较早描写工人的好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是“五四”运动以来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这倒是真的。但要说它揭示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这就吃不准了,我至今仍参透不出这小说的思想性高在哪里?
我记住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一富有诗意的题目,记住了一个落魄的没有工作的青年,还记住了一个高高的鼻梁,灰白长圆的面貌,带有苏州口音的可怜女子。尽管当时的社会给穷苦人们带来深深的痛楚,但照样有“春风沉醉的晚上”。因为人人都有美好的向往,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郁达夫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并参加了革命,1945年8月他49岁时,在印尼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他是一名革命烈士,但似乎不能就说他早期的作品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观思想。
郁达夫故居书房里,挂着的一张图片上,有他学生模样的照片和两首诗。我将其中一诗抄录如下,是为结束: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