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都选择生第二个孩子。在享受孩子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承担着“甜蜜”的负担。尤其,宝妈们苦不堪言,一边要照顾大宝二宝的生活起居,一边还需要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很多宝妈们表示根本没时间来装扮自己,更别说提升自我了。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除了焦虑,别无他法。
难道,真的像大家说的“一孕傻三年”。女人就应该为孩子牺牲自我,因为生孩子,阻碍自身的发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许多宝妈,还是找到了方法,做到内外兼顾,内外兼修,照顾小孩和提升自我两不误。
日本有位叫吉田穗波的医生,在陆续生了5个孩子、全职工作的时候,到哈佛留学两年,还出了本书。这简直让宝妈们目瞪口呆,大呼神奇,纷纷探其究竟。最近我也迫不及待拜读了她写的书《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里面讲到她的时间管理术,我认为不是纯粹讲时间管理的方法,而是探讨如何提高时间密度的思维方式。关键是会不会为了梦想去执行的问题。吉田穗波有一句座右铭:“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她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
1、每天早睡早起。她每天一同跟孩子入睡,清晨3点起来,到孩子6点醒来这三个小时,用来专注学习。
2、巧用零碎时间。走路、等车、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这些零碎时间她用来练习听力或者思考回信、报告,这样下笔更快,可以省去一边想一边打字的时间。
3、用钱买时间。买贵一点的车票,新干线比坐普通车节省二十分钟。请家庭主妇做饭,洗衣服和照看孩子。
4、不管怎么样,先开始做。降低预期计划标准。有很多东西,不去做,总比做了一点好。比如她想参加一个读书会,但是跟接孩子放学的时间有些冲突,她就先参加四十分钟,中途退出。在她看来,参与总比不参与好。
5、大石头理论。想把更多更大石头、小石头、细沙放进桶里,应该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最后放细沙。也就是说,时间管理上用固定时间优先处理“大石头”,再用零碎时间安排“小石头和细沙”。
6、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人无完人,每个人会遇到有情绪的那个点,吉田为了控制好情绪,经常列“在意事项清单”,在每次想专注学习时,先做好在意的小事件,防止事半功倍。
吉田穗波一家
李笑来在他的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讲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银行,每天账户里存着86400元,可是每天的帐户余额都不能结转到明天,所以为了多取出更多的钱,我们只能想办法高效利用时间。”最近我也在网上学习有关时间管理的课程。如果问我为什么参与学习,我想说:“之前没有生小孩前不知道时间的珍贵,大把青春年华就那么浪费了。现在有小孩了,在忙碌中反倒觉得时间的珍贵。高效利用时间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成就。而这种见缝插针地学习状态的充实感,缓解了我对生活的焦虑感,还时不时在时间管理的探索中遇到一些我与孩子的小确幸。”
保罗·科埃略在《少女布莱达的灵修之旅》这本小说里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布莱达5岁时,和父亲一起去海滩。父亲让她试试海水的温度。她很高兴地跑到水边,让脚趾浸在水中。“我把脚伸进水里了,水很凉。”她对父亲说。父亲抱起她,毫无预警地把她扔进了水里。她起先吓了一跳,但马上因为这个恶作剧开心地笑了。“水怎么样?”父亲问。“棒极了。”她答道。“ 没错。从今以后,如果你想了解什么,记住要全身投入。”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是啊,如果你有梦想,记得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是不是宝妈,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你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
记得希腊作家鲁塔克曾说过:“我们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将会改变外在的现实。”所以,趁着年轻,宝妈们还是不要忘记自我学习,利用好时间提升我们的修养,改变一些让我们不满意或许还可以变得更好的现实,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我一样的宝妈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