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观法师自说语摘录2017年6月
2017年6月1日
念念不忘,是一种执著。万念俱灰,是一种失落。遇事无论荣辱,倘若能够做到一念不起,那就是一种境界了。(自说语)
2017年6月9日
有时你得先学会跳跃,才能在下落时顺利舒展你渐丰的羽翼。你最好在时钟走完前能掷出手中的球,因为人生没有加时赛,结束就结束了。我知道我听起来就像一直在唠唠叨叨的说教。但是你若不善用你的礼物,那么你不仅看轻了自己,也看低了这个世界。
2017年6月10日
每次开车回寺院的时候,总是会摇下车窗玻璃,跟负责开关道闸的保安打个招呼,渐渐养成了习惯,即使道闸开着的时候,也会这样做。最近因为天热,偶尔也步行出去提些山泉水回来,差不多每次快到道闸的时候,保安还是习惯性地打开道闸,热情地打个招呼。起初并没有在意,有时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有人行的专门通道,走起来也很方便。不过后来才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善意的回馈,保安以其特有的方式。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传达,有时也并不一定要牵涉太多的利益,只要多一点真诚,再加上细心的观察,那么这个世界或许真的会变得更加美好。(自说语)
2017年6月11日
六道众生中的人实质上是情欲的产物和表现,生活无非是情欲的相续流,众生的种种欲愿构画着世界的种种相貌,而我们却往往沉迷其中,不觉不知,随波逐浪,生生死死,或以苦为乐,或苦中求乐,结果是乐亦成为苦因。东方贤圣洞察此等世情,施设种种教学,引导人们破除迷情妄惑,认清人生的真相,实证宇宙真理。就佛教而言,就是破三惑除五毒见法性证涅槃。这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事业,也是唯一有真实意义的生活。
2017年6月12日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所以坚强是我唯一的选择。内心强大,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2017年6月14日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细致”的人,你最需要锻炼的能力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细节的捕捉、理解和感受能力,哪怕你已经很细致了,但你还可以更细致,不是吗?
2017年6月15日
面对眼前的多变世界,首先我们要有看懂它的能力。如果对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都一无所知的话,那我们又如何能与时代共进?又如何创造新的可能性?就我们佛教徒而言,又如何引导当今的人们?如果不能,那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自己讲的佛法理论永远是与现实相脱节的。
2017年6月17日
一个人很容易为了一时的感动,而立大志、发大愿,但是,这样猛锐的心,却往往难于持久,俗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要有所成就,不只要具备初发心的勇猛,更须保持一颗恒常心。
2017年6月18日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悟道”。能不能超越一切苦的关键,也在于悟不悟道。
2017年6月19日
最近,因为筹备研讨会的事,常常会收到一些来自国外的邮件或FaceTime通话,为了避免沟通上的误解,我都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如Yes, no problem 或We don't provide limousine service,please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the meeting,即不绕弯子,直接回答问题。想起来也觉得有趣,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反而限制了一些无谓的妄想,使沟通变得简单化了,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记得霍金在《时间简史》序言中好像说过,随着身体的不能自主,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宇宙问题了,这话听起来虽有些酸楚,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普通人之所以很难到达人生更高的目标,不是因为思维不够灵敏,而往往是太过灵敏,以至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过程纠葛中。(自说语)
2017年6月20日
我们都有自己的信念,只是有人的信念上蒙了尘,有人坚守了一生。而坚守一生的人,即是圣贤。
2017年6月22日
我们应该了解征服自己更为重要。释尊曾说:“控制自我胜过控制世界,对世俗享乐的自制胜过全世界的财富。”每个人应该试着控制自己的愤怒、嫉妒、傲慢、贪婪和其他缺点(贪、嗔、痴、慢、疑)。勇气、决心和毅力等建设性优点需要自我控制才能得到。
2017年6月23日
行脚僧在路上是没条件像平常那样随时愉悦自己,随时满足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会把自己对环境的要求降到最低,这固然是出自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也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自由的自己。
2017年6月25日
“法”比喻为筏,意思是说,“法”的智慧应该用来渡过苦海,不应该以它为唇枪舌剑,相互伤害;不可执着它,甚至已到岸、登陆了,还背着筏,不愿与它分手。“法”比喻为筏,还意味着不论在家人或出家人都一样可以应用它。
2017年6月26日
PanaWat禅修丛林道场座落在泰国北部的清迈山上,气候在15-25度之间。此丛林静坐修行活动,是专为使用华语的人而举办的。在活动的一个星期里,有法师讲解有次第的静坐方法,当您有疑问时,也将得到明确的答案,并有护法居士安排照顾起居,使您在大自然新鲜空气,空旷开阔的清迈山上,能得到身心平静的真正修行。
2017年6月29日
小狼虽然很小,但是它已经懂得养育之恩。也许我们算养父养母,它觉得养父养母也在挨饿的时候,它就该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拿出来。但是我们很多人类的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