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由于幼年时的经历,年轻时代曾经十分胆小无勇。因此,他十分仰慕首位成功单人徒步横跨北冰洋的日本探险家大场满郎。
稻盛和夫心怀敬仰地请教大场满郎:“您徒步穿越北冰洋,是最勇敢的人。”
大场满郎却说:“不不不,我一点也不勇敢”
稻盛和夫满是疑惑:“不勇敢?那谁勇敢?”
大场满郎若有所思地说:“勇敢的人,在穿越南北极时,都死在半路上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神勇,正好相反,我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正因为胆怯,我就不能不作细心周到的准备。”
《道德经》中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仔细想来,“勇”和“敢”本来就是两件事,并非看见了“敢”就知其“勇”。还有,万不能让心中的“勇”,蒙蔽了理性的“敢”。
这些年的工作中,我看到有人因逞一时之勇,抛弃了纪律规矩,落得破财伤神。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人因为盲目地“敢”,作出了触碰法律底线的事情,最终身陷囹圄、身败名裂。就像当年元璋向大臣们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快活?”最终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声叫好。
无疑,自由而快乐的人生,必定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在有所敬畏的尺度下“敢”。而“不敢”的深层含义就是不可越线,时刻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
现在,能听到很多人说:“给我一笔钱,或者给我一个机会,我就敢于投资,我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可事实上成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如果仅凭勇气就能成功,那这世界的成功人士会翻上好几倍。
回顾华为的成长历程,任正非常常会自豪于自己当初的勇气,正是因为够勇敢、够自信,华为才能发展壮大起来。但,任正非也永远难以忘怀那些发展道路上的创业辛酸和坎坷历程,也明白很多时候并不是团队的努力让他们渡过了灾难,也不是他们自己具备了足够抵抗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任正非认为那是一种莫名的力量,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那种力量让他心怀敬畏。
作为当下的年轻人,勇于“不敢”,绝对不是匆忙地怯弱、悲观,不是抛弃澎湃青春和勇敢的心。在前进的路上,我们的身边必定会出现各种声音,必然会面对许多困苦和艰难,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用躲闪,更不用担忧。
回顾来时路,相比于父辈,我们拥有着他们那个时代难以企及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环境。正如胡锡进所言,“中国迄今的发展和业已形成的大市场、中国仍具有的广泛潜力综合赋予了中国年轻人展开人生的诸多条件,使得中国年轻人在今天水平上继续改善人生的机会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所以,勇气是必备要素,一个人的成功必须要有突破、打破、冲破的勇气,如果你不敢去做梦、不敢去实施,怎么可能从普通人中超脱出来。
所以,勇于“不敢”,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
所以,无论做什么,无论有怎样的理想,我们都应该对生活、对人生怀有一些敬畏之心,不要太过主观太过情绪化,要懂得去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更为简单地说,就是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