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续命汤麻黄的思考
关于《古今录验》续命汤、小续命汤运用思考
春宏老师:不提方剂则抽象,不知如何办。不讲医理则不懂,用不活。方剂不局限于这两张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 桂枝 、当归、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我的理解如下:
1,肺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依靠肺的宣发(升)与肃降(降)的功能来完成。宣发的作用是向上、向外,将清中之清布散到体表与全身。肃降的作用是向下、向内,将清中之浊,通过三焦下归膀胱,排出体外。用麻黄与杏仁宣降肺气,石膏清肺热,并且麻黄兼有驱外感风寒之作用。
2,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是脾阳虚(虚寒),用干姜祛脾虚寒,但是不补脾气,只祛虚寒。故还要加人参。
3,当归,川芎是名方四物汤中的两个“动”药,而“静”药白芍,熟地未用。故目的是行血。
4,体表的卫气来源于体内的阳气。桂枝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阳,并且是桂枝汤的半壁江山,调卫气。
5,此方中含有麻黄汤,麻黄汤就是驱风寒之剂。
综观此方,病之核心在第三本“肺
从一则医案看续命汤类方在神经系统中的运用
02.25治疗一中风急性期患者,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基底节梗塞,因为是同学妈妈,也比较信任我,去到她家。看左侧肢体偏瘫,头晕,乏力,怕冷,畏寒,失眠,心烦,小便黄,无口干口苦,无腹满腹痛,纳差,舌胖大,两边有齿痕,苔白,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紧, BP :160/86
太阴少阴阳明合病,真阳不足,营卫闭表,痰瘀互凝点灸。续命汤加减:附子15g,麻黄20g,桂枝20g,干姜
甘草20g,杏仁15g,党参20g,川芎20g,当归20g黄芩15g,黄芪60g
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给同学,问加重否。同学答:昨天晚上喂了三次药,出了汗,能够入睡,今天没有加重。
我心中的焦虑才放下,我说继续服用,服用了五剂后。同学说肢体功能好转,出汗减少了,调整了石膏的用量,加大黄芪90g。
再服用五剂后肌力回复到级,去石膏,调整麻黄用量,加了葛根,黄芪加到120同学说恢复的比较好,能够自己出去走路。嘱控制基础疾病。
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出血者,及老人小儿。
治太中风,四肢重,手足恶寒不足者,这两首方都是临床中用的比较少,大家比较忽略的。
金匮要略有关”续命汤”条文:37、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味。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升清与宣阳,不可小视啊!
经此上述案例之后,对“宣阳"之意义,理解深入一层,宣阳之法,是否具有更大的意义呢?
此后在脑萎缩、脑瘫、记忆力减退、脑动脉硬化、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痛等疾病治疗中,我均会考虑配合运用此法,借用宣阳之法来补充脑部阳气,“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充足了,大脑上的疾病也就恢复快了。
古人将中风分为四类:
1偏枯﹣--﹣半身不遂;
2风痱﹣-﹣四肢的弛缓性瘫痪(即软瘫。包括截瘫、单瘫、偏瘫、四肢瘫、交叉瘫);
B5盟﹣ ﹣身体不仁(躯体感觉障得)"
4风懿﹣--﹣吞咽困难、构音困难。
《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文说:
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软瘫);口不能言(中风失语);冒昧不知痛处(躯体感觉障碍);拘急不得转侧(硬瘫)。
可以看出,小续命汤的主治范围覆盖了中风的各个类型。这些病症的部位在头颈、躯壳、肢体,因此属于“表病”无疑。
我们知道,“气”的运动方式有五种:展放运动、上升运动、平稳运动、内收运动和潜降运动。很显然,瘫痪是“气”的展放运动出了问题。“气”携带着热量和能量,当它的展放运动突然被束缚后,四肢肌肉由于失去了能量的支持,于是迅速出现弛缓现象。所以,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气的展放运动。小续命汤以麻黄汤为君,配合干姜、当归、川芎,温散宣通,疏达郁阳;伍以生石膏,升中有降,耐药,用人参补充被耗散的正气。
因此,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流通”,而不是“补益”。再看小续命汤,就觉得一切都合情合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附 ,而肢体的突然瘫痪不就是“清阳不能实四肢”的生动写照吗?
进一步思考
1、头面五官的官窍之病,是清阳不能出上窍的结果。比如,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亚健康病人的头脑昏沉不爽、嗜睡、记忆カ下降很有效,就是通过恢复“清阳出上窍”而起效的。
2、各类皮肤病,是清阳不能发腠理的结果。阳气走不到的地方,皮肤的营卫循环必然很差,必然是被浊阴凝聚,形成各种各样的皮损,所以,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宣达阳气,畅通营卫,开门逐邪。
3清阳不能实四肢,会导致“痉、痹、痿、肿、僵、肢挛、麻木”。
上述情况尽管表现不同,但是“病象”相同,可以异病同治,都有使用小续命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