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几乎就没有再用过蓝墨水,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允许。
因为涉及到领工资,领补助,领材料,领图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免不了签字。
公司不允许用蓝色墨水,蓝色圆珠笔,原因也很简单,这种颜色容易褪色,不易保存,无法保证可追溯性。
工程干完了,交工了,不算完,后续还有质保,还有几十年寿命承诺,中间如果有问题,需要查找原始记录的话,就要看签字,谁干的,谁检查的,谁验收的,层层把关,层层追责。
只有黑色墨水最持久。
不过也有问题:如果丢失了原件,复印件的真实性真的是有疑问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复印机。
需要某个人的签字,可以照这个人之前的签字,用复印纸拓下来,直接写到要签字的文档上面,再一复印,就是黑的了,谁也不敢说,这个签字不是他本人的。
等后来有了扫描仪,那就更简单了,把某人的签字扫描了,做个透视,做成图片,可以放在要签字的文档的任何地方,打印出来,还是黑的。
有黑墨水,还必须有原件。
有了原件就能保证签字的真实性了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真的是太有办法了。
往往到了竣工大批量签字的时候,一个技术组往往都有一两个人,专门模仿某个质检的签字,专门练几天,一般没问题。
所以每当竣工整理资料的时候,就头疼的不行,一式四份,都要原件,真的是签字签到手软,尤其是仿写签字的那几个人,简直是炙手可热。
一个工程干完,不说图纸,就说施工记录,A4纸摞起来差不多就有四五米高,各级质检,几乎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干别的,就签字。
大家都用黑墨水签字。
久而久之,蓝色笔迹几乎就在工作中绝迹了。
但实际上,我是不太喜欢用黑墨水写字的。
为啥,包容性太差了,对字体的漂亮程度要求太高了。
字写得稍稍有点不利索,有点拖笔划,就会显得很凌乱,更不要说写的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体了,所以字写的不好,千万别用黑墨水,简直是种灾难。
所以,工作之前,我都是喜欢蓝色墨水,原因也很简单,包容性强,有点瑕疵,也看不出来,比用黑墨水写出来的字,显得干净整洁。
不过确实存在褪色问题。
十几年不再用蓝墨水了。
直到跟B&V一起工作。
B&V是一家美国咨询机构,老板是地道的美国人。
一起工作不久,我们就发现,他们保留的纸质文件很少,而且签字不允许使用黑墨水,要求使用蓝墨水。
一开始因为墨水颜色的问题,在会议纪要签字,我们两家还互相解释过原委,但是人家是总包方,就还是听人家的吧。
至于蓝墨水,美国人考虑的正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问题,复印,扫描,都会造成造假的机会。
蓝色墨水跟黑色的内容能够形成对比,不容易通过复印和扫描来篡改。
如果丢失了原件怎么办呢?
美国人的办法是,全部扫描成彩色PDF归档。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纸张的使用,电子文件保存,复制更方便。
所以,在越南,沙特,伊朗,这些老外参与的项目中,全都是用蓝色圆珠笔签字。
中国人跟美国人都对过程控制有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
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纸质文件,认为比电子文档可靠性要高,不过也确实有道理,纸张和黑墨水能够保存千年而不消失,但是电子文档只不过是一段电讯号,纸张是实的,电子文档是虚的,当然是实的更能令人安心。
但是老美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减少了被篡改的几率,从保证真实性上来说,安全系数更大一点。但是电子文档的可保存性还有待验证。
老美更看重当下的真实性,我们中国人更注意长久的可追溯性。
如果当下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证,保存多久的问题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如果当下的真实性保证不了,即使能够追溯,又有什么意义呢?
归根结底,资料的意义是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工作之上的。
工作做得好,怎么追溯都没有问题,工作做的不好,真实性的意义大于可追溯性,至少查找责任,分析原因更接近真相。
蓝墨水,黑墨水,两种颜色,涉及到的是对真实,长久这两个命题的不同思考。
正式的资料,我还是倾向于用黑墨水;不过平时练练字什么的,我还是喜欢蓝墨水,毕竟字写的还不够漂亮,用蓝色给我更多信心。
老外们的书法会不会都很差的?
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