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端午节,就是桃李丰收的季节。吃东西,当然是吃当季的最好。因为当季的果蔬是自然熟透了的,而且还因为供应多而价格实惠。
今年的李子好像不那么当年,树上很难看到成串李子。即便有,也是稀稀落落的,没有往年丰收的景象。
李子,我们乡下人也叫“墨李子”。个头不大,有的酸也有的甜,味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过现在的农村不比往年了,什么东西都有得吃,没有的也有买,所以对于那些自家园子里挂的果子也就没有那么在乎。想吃了就随意在枝头摘点,不想吃就任其在树上慢慢老去,留给鸟儿作为零食。
若在果子成熟的季节里,有城里的亲朋好友来了,只要他们喜欢,就任他们在果园里开心地采摘打包,毕竟留在树上也是一种浪费,何况那些都是绿色有机食品。
桃李在乡下很普遍,只要人不懒,随意在房前屋后栽上那么几排,过不了几年就会硕果累累,就能想吃时吃上最新鲜环保的绿色有机水果。这可能是“土豪们”最嘚瑟的事情了。
对于李子,更多的时候是与桃子相提并论的。她们像一对“冤家”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哦,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去形容她们。我倒觉得说她们像一对“恋人”或者是一对“鸳鸯”更妥一些。不然怎么会有“桃李满天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结伴而行呢?
小时候一直都有些纳闷,明明李子那么小而桃子又那么大,为什么投大大的桃子却期待别人回报的只是小小的李子呢?那不是明摆着亏本吗?在后来慢慢长大的日子里,对这一说辞似乎有点似懂非懂了。用现在人的价值观来看,也许是李子在当时比桃子更有价值吧。这样一想,就不去纠结古人为什么“投之桃报之以李”了。
对于李子,我个人还是有些感情的。这样的感情,源于我曾经的一段生活经历。
在我刚结婚的那两年,在城里做点小生意。说是做生意,那是说的好听,其实就是往返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将乡里农家人富余的鸡和蛋以及一些当季的果蔬捎到城里,换取一些生活补贴。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结婚又欠了些帐,父母年纪已老,不忍心让二老担心我们。还好自己年轻,有的是力气,人也不懒,只要有钱赚的事情都会乐意去做。
记得那一年的李子特别当季,那也是我头一次贩卖“水果”。我卖李子也是偶然间的事情,那时在乡下收鳝鱼泥鳅,但那次机会不好,没有收到什么货。在与村民闲聊口渴时,随手摘了几粒枝头的李子,一尝,味道挺不错的。那里是山区,家家户户都有几十棵桃李树。李子丰收了,吃不了,都呆在树上老熟了。虽然没花什么成本,但没人要,就听之任之的,没那么放在心上。
我本想空手打道回府,加上村民的善意提醒,想廉价给我一些李子,就当半卖半送。我看着那些金黄或红艳艳的李子,个头大,味道甜脆,于是心里有些心动了。在和老板谈妥了价格后,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摘了一百多斤,然后乘车赶往岳阳。
在路上原本做好了准备挨老婆的批评,说我不务正业,但没想到李子一到货,正值下班高峰期,由于李子新鲜且味道好,你五斤她三斤的,没过多久就被一扫而光。没有买到的熟人,都有些后悔,仿佛是错过了什么似的,都跑来说好话,要我们明天还弄一些来,一饱口福。
说实在的,那次的李子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难怪那次的李子卖的特别的快,也难怪那次老婆破例没有批评我“不务正业”的。只是现在,李子都被嫁接变种了,没有被改变的,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也许当年的李子树还在,只是再也吃不到那么纯正口味的李子了。
真的很怀念那样的李子的味道,真的很怀念以前的那段岁月,只是逝去了东西再也回不来了,留下的只是依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