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很难想象大人们会为了孩子吃饭费心。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菜肴品种少,零食是奢侈品,所以填饱肚子是首选。
而劳务繁重的大人们忙着赚钱养家,无暇为这点小事分神。一到饭点,孩子们自会忙着觅食。
偶尔回家错过了饭点,饿肚子一下午也是常事。一晃眼我也有了女儿芊宝,她很早就会自己吃饭了。因为爱吃花生米,她还练就了用筷子夹的好本领。
只是她吃饭坐不住,不是这里摸摸,就是那里抓抓。或者干脆一溜烟跑下去,玩她的玩具。
平时爷爷奶奶在家,总是一到家就有饭吃。当然,少不了爷爷在旁边三催四请,要她快快吃饭。
我为此发愁。小小年纪,习惯培养最重要。而老人家过度担心孩子吃饭不配合,身体长不好。
所以,我想让她不吃就饿一顿,难度很大。好不容易饿了一顿,老人家赶紧说饿了也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追着喊吃饭。
其实,芊宝具备自己吃饭的能力已久,被忽视了。这次,芊爷爷奶奶回了老家,我正好调教下她。
前两天,芊外公没经验,放学就让她吃了零食,结果不爱吃饭。这两天,经我提醒后效果不错,自己吃完饭再下餐桌。
昨天,我犯下小错误,接她的时候给了她蛋糕吃,又买了火龙果。因为下去送包裹,娃又吃了邻居阿姨给的糖果。
到了饭点,我们狼吞虎咽,她磨蹭半天还只吃了一小部分。我担心又生气,一边走边说要先出去透透气。
芊宝哭着追出来:"妈妈你不要走,我很着急。" 我只好领着她回去。心里想,吃饭是件愉快的事,不应该让她有被胁迫的感觉。
于是,我和芊爸调整了思路,就决定划定时间,吃饭不超过半小时。芊宝也知道家里有过这个规矩,只是老人在执行不起来。
今天,她吃饭还是磨蹭。我很想给她机会,可20分钟就那么过去了。收了碗,她大哭,可怜巴巴地求饶。
我内心那个纠结啊,每隔两分钟就问芊爸爸,是不是应该给芊宝一次机会。这种时候,不管比管更难。
芊爸爸当真干脆利落,他说:"孩子这个时期的性格和习惯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等到老人一来,我们想这样管教也不行了。"
我立马不那么纠结了。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她就能长记性了。期间没吃零食,睡觉前她可怜巴巴地喊要吃米饭。
我温柔又坚定地拒绝了:"宝贝,吃饭要等明天哟。每顿饭都不能拖得太久,否则吃了肚子不舒服,而且还耽误做别的事。"
她一边点头,又意外地发现一个煮了没吃的蛋,扒拉吃下去了,我体谅她没制止。第二天,她吃饭好得很,我深感欣慰。
为了配合她的吃饭时间,我休假那天就提前把饭做好再去接人。等她一回家喊肚子饿,我正好饭菜上桌。
她一坐好,就左手拿勺,右手带叉,吃得可香了。饭后苹果和冰糖桔轮着吃,她开心,我也宽慰。
总体而言,只要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饭前提醒用餐半小时,芊宝吃饭都比较理想。偶尔一两次不配合,我由她去。不体验下饥饿,哪懂得食物可贵?
毕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能精细化管理,饿了她自然会吃。放手三斤权力,收获二两懂事。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从小吃饭乖。因为只要到了擦桌子时间,不管吃得如何,她都会收孩子的碗。因此,她的女儿从小吃饭就不用操心。
相信孩子多放手,孩子会还我们一个惊喜。引导孩子常运动,增强体能消耗。
其他的事就交给孩子办,享受了自由的孩子更自觉。国外的孩子自理能力强,从小很独立,也归功于家长放手早。
多想办法灵活处理,体谅儿童不失引导,孩子能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