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车产品的竞品分析报告**
一、分析目的
1.市场
2019年受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商旅支出1.45万亿美元,增长率降至3.1%,其中中国市场约占22.8%。尽管中国商旅支出增速放缓,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据调研,大多数行业的2020年差旅预算计划预期微幅增长或维持当前水平。
长远来看,此次疫情可能会推动商旅行业的正向发展,全行业可以利用这次缓冲期对服务和技术等进行升级。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中国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差旅需求也逐步复苏回暖。从全球来看,随着疫情不断被控制,商务旅行市场有望呈V型反弹复苏。
2.用户
通过调研发现,在线旅游预订平台(OTA)仍然是国内企业差旅预订的主要平台,使用比例为70.1%。
一线城市同TMC(差旅管理公司)合作比例较高,显示了市场成熟度和管控力度的正相关性。
三四线城市仍然以OTA、航司/酒店直销、传统旅行社的合作模式为主。通过对下沉市场企业差旅负责人的深访得知,目前三线及以下城市企业的差旅管控意识相对薄弱,但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壮大及对TMC的认知度增强,其对更专业、更精细化的差旅管控需求将不断提升。
从企业类型来看,外资企业同TMC合作比例相对更高,商旅管理更加倾向于采用专业差旅管理平台。可以看出,商旅市场目前仍有大片空白,用户量巨大。
二、竞品选择
根据市场主流筛选了携程商旅和滴滴企业版两个头部应用进行分析。
三、竞品分析
1.目标客群
滴滴企业版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有打车及需管控员工打车报销的群体,而携程商旅则是针对商旅客户出差时产生的打车需求,主要客户是差旅出行人群,面向范围更窄更精准。
2.产品终端
携程商旅小程序目前只支持机票预订,无其他功能,滴滴企业版的小程序仍在内测中,暂未开放。
3.商业模式
3.1盈利模式
1.系统使用费,免费开放部分服务,需要更精细的服务需要通过签约预存或缴纳一定使用费才能使用;
2.订单抽成,每笔出行订单收取一定费用,据了解,滴滴目前每天600W单以上,每单滴滴收取20%,约2元/单,那么一天的收入则为1.2亿元。另外,滴滴提供的专车每月固定缴纳2500元管理费;
3.折扣券促销,可通过销售折扣券赚取一定费用;
4.流量导向,与其他平台交换流量或付费导向;
5.广告。
3.2业务模式
滴滴企业版:上下班打车、出差打车,日常用车;
携程商旅:出差过程中打车;
4.产品框架分析
5.产品功能分析
5****.1产品功能对比
PC端
APP端
5****.2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5.2.1审批
其中行前审批我们已经有了,报销及行后审批用处不大,支付转换审批功能可考虑简单实现为因公因私单切换。
5.2.2管控
从上图功能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滴滴相比于携程在管控方面精细很多,对于用车日期、时间段、出发到达地都进行了精确控制,携程针对差旅限制则宽松些,只限制了用车类型与车型。对于金额两个应用都做了对应限制,携程需要开启月结才可以使用用车功能,滴滴则放宽了个人使用,在未开启授信时也可以使用个付出行,个付金额上限也可配置。
5.2.3 安全中心
这个功能比较特殊,携程未知,滴滴C端经历了不少风波累积所得的经验,企业版也有与C端相同的安全呵护,包含:行程保护(录音、实时位置、隐私号码)、“关怀宝”保险、紧急联系人等。
四、总结
滴滴企业版在用户基数上和携程商旅相差不大(都是头部企业),携程专注商旅,所以用车需求可能比不上滴滴多,虽然滴滴高峰期涨价和添加感谢费等功能使出行的成本较为不稳定,但其自动分享行程和紧急求助的功能提高不少用户的信任度。
携程商旅需要提前进行预约,接送机晚点可免费等待,比较符合差旅出行人士的需求。
考虑到未来我们也将开发用车产品,而目前市场份额所剩无几,我们可以考虑深挖客户需求,一方面专注于客户需求,做的足够精细化,做为我们的产品优势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多考察市面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增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