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法国作家,为“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小说《局外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人公是一个完全与社会整体对立的形象存在于小说中,在情感、工作、死亡时的种种作为都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小说中的景物、人物的描写都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读者都想尽快读完小说逃离这么一个压抑的世界,这就是加缪想带给读者的效果,仿佛同主人公一样置身其中,又以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这个荒诞的世界。看似加缪是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诉说,主人公诞生于那个荒谬的世界里,能够不随主流、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侧面反映出加缪对主人公行为的赞同。
小说从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葬礼开始,“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也搞不清楚”。这样的轻描淡写亲人的逝世,从一开始我们便不能理解默尔索的怪异举动,在妈妈去世几天内,和所谓的女友看电影、下海玩耍、寻欢作乐,对于女友“是否爱她”的问题当作废话,邻居想与他做朋友时的回答仅仅是“都可以”,在面对老板的向外派遣回答道: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永远无法改变,这样的索然无味的主角形象在小说第一部分刻画出来,这部分里我们并不知道默尔索的生活环境,读到这里时觉得他可能仅仅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颓废大叔罢了,接着进入第一部分末尾,他拿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虽然是意外事故,但这时的主角已经开始让读者心生厌恶。小说进入第二部分,默尔索进入大牢,社会的抉择决定着他的命运,自己却毫无办法,法官按照自己固有的逻辑,将收集到的碎片线索串联起来,利用默尔索身上发生的偶然事件将他定义为一个罪大恶极的罪人,将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默尔索定义为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恶魔。即使是这样默尔索还始终相信自己无罪,相信有一天自己会被释放。更为有趣的是调查员从未调查过整个杀人事件,只是搜索默尔索过去的种种行为,仿佛硬生生的将母亲、女友玛丽与杀人联系起来,最后定位蓄谋已久的恶魔杀人事件。他只是无视周围的一切、所有事情都感受到失望,就将其与恶魔相比,这样的司法程序更让人感到荒谬至极。读到这里,也许我们已经能够理解主人公开篇的怪异举动,法官的审判仅仅是这个荒诞社会的一角,面对这样的社会,作为局外人的默尔索的怪异已经十分“正常了”。事实上,默尔索才是这个小说世界里真正活着的人、真正表露自己内心的人。在他死亡前夕,他真正感觉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为自己所作的一切感到自豪,此时的默尔索突破社会的限制,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甚至为他们感到悲哀。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加缪对默尔索的赞许,就像这样的荒诞社会诞生出默尔索“怪异”行为一样,加缪的《局外人》同样是由自身所处的世界孕育出来的。
小说创作于二战期间,在这混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孤独、冷漠、迷茫的世人生活在加缪的周围,此时的加缪更像是局外人一样,将这一切审视的清清楚楚,人们以冷漠来对待这个世界,最后遭受的是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最终都是悲剧的结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缪积极投入发法西斯运动中,以笔带枪,诉说着当时世界的荒谬,他的小说在二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我们不能越过时代的背景去评判默尔索的好坏,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几乎没有人能够逃离社会的制约,我们都有自己的内心想法、有自己的理想世界,但能做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忠于内心改变社会、要么跟随社会的脚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都是默尔索。局外人并不单纯的指默尔索这个人,默尔索身上包含太多人的影子,“局外人”是在任何时代都会有的现象。以"荒谬"反击荒谬,这正是《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的思想,当然也是作者阿尔贝·加缪的思想和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