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Louis老师,
论述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考题型,一般试卷上会给出一段历史材料,要求考生根据史料,自拟题目,自定主题或有限制性主题,运用合理的史观并结合史实,展开论证。具体我们可从长郡中学2021届10月高三月考卷中窥之一二:
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史协会图书奖一直是美国世界史研究的风向标,并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至2008年共有十部图书获奖,分别是《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探路者:地理大发现的全球史》《世界史上的科学与技术》《太阳下的新事物:21世纪的世界环境史》《大分流》又名《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大屠杀:圣婴饥荒与第三世界的形成》《法律与殖民文化:世界史中的法律体系》、《奇异的相似:全球背景中的东南亚》、《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以及《控制太平洋:从澳大利亚到阿拉斯加的土地、殖民者以及原住民》。
——张旭鹏《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图书中提取一个共同涉及的研究话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简要写出话题,对话题概述和阐释准确全面)
本题是长郡中学2021届10月高三月考历史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即所谓的“压台题”),分值12分,占非选择题总分的24%。
拿到题目,首先第一步是分析题干和题目要求,具体的过程如下:
(1)“一看”:看材料的作者和出处,判断作者写作本书的核心主题。
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张旭鹏”。好了,到这里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们立马就明白一件事,那就是——
这人谁啊?没听过!
那么我们只能进行第二步,看出处。
《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查》。
那么我们从这个长长的书名,总结一下有用信息,可以看出:
第一,这本书是写世界史的,而不是写中国史。
第二,这本书是以美国为中心来研究世界史的,而不是以欧洲,或者以亚非拉其它国家为中心的。
第三,这本书所用的史观是“全球史观”。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能知道这些信息:
第一,大家写论文的时候,必须用全球史观来写,不能用其它的史观,像文明史观啊,自然史观巴拉巴拉,都不可以。
第二,大家写的论题,必须是世界史的东西,就算要写个跟中国有关的论题,那也得是中国深受世界影响,或者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主题,否则就跑题了。人家出题老师煞费苦心想看你写一篇文采斐然的世界史论述文,阅卷老师眼巴巴地等着看到你的一小短篇世界史的论述文,结果你可倒好,让老师们失望,后果可是有点严重滴。
那么把握住这两点,别的先不说,至少你不会写跑题咯。要知道不管是语文也好,政治也好,历史也好,一个文章要是跑题了,那可是连一半以下的分数都没有。就算你论证再充分,言语再准确,也是白费功夫。所以我们的“一看”是保命用的。
(2)“二画”:把材料按照句号和顿号的位置,画斜线,画一道斜线,就把前一句的句子小结以下,看看是什么意思。
好多同学,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或者艺考生的同学抱怨说,一看到材料题密密麻麻的文字,就看不下去,脑袋炸了。或者说脑袋是没炸,但是材料文字太多,看完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再回顾一下前面的,紧接着就把后面的又忘记了。怎么办?就是“二画”!你画一句,回顾一句,画一句,回顾一句,加深印象,就能把材料看完,而且大概意思也能看明白了。因为很多同学们可能语文也不太好,尤其是阅读理解,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历史卷子,不用考查太深刻的阅读理解题目(那是语文卷子考查的能力),所以用我们简单的“二画”法就能轻松应对啦。
好了,上面是方法,下面我们继续看这道题。如果用画线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每句话的核心意思总结如下:
第一句,美国有个奖很牛逼,是跟图书有关的,而且是世界史的图书。
第二句,(这里要画顿号啦)第一本书是“东方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白银这种原始资本”。
第三句,第二本书是“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史的探索者”。地理大发现就是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时候,哥伦布麦哲伦那一帮人做的事儿。
第四句,第三本书是“世界人民不断探索出来的科学与技术”。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是关于科技的。
第五句,第四本书是“这个世纪的环境的变化的历史”。看得出来,这是一本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书籍。
第六句,第五本书是“欧洲、中国和世界的现代的经济发展”,那么这本书又回到了“经济”这个主题了。
第七句,第六本书是“一脸懵逼”,“圣婴”是啥?啥饥荒?只知道个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时代是1838年到1901年的英国,那么末期应该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亚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英国有点赶不上道儿了。
第八句,第七本书是“世界法律史”,而且注意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标题,跟殖民地有关。当然我们知道殖民地跟新航路开辟,跟近代化,跟现代化,跟世界市场的形成,跟两次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发展都有关。
第九句,第八本书是“东南亚的历史”,那么本书的前半部分标题是“奇异的相似”,什么方面相似?跟谁相似?都没交代。
第十句,第九本书是“运用大历史观的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那么上过我的课的同学们都应该知道大历史观是什么,也知道地缘政治格局是什么。
第十一句,第十本书是“在太平洋沿岸的殖民扩张,南到澳大利亚,北到阿拉斯加,而且和殖民者、被殖民者以及土地有关”。
材料看完了,最后一句话是题干,它说找到这些书一个共同的主题,然后加以阐释。要求要写出来你找出来的那个所谓的共同的话题是什么,并且要用历史知识进行论述,然后找到一个能总结这个话题的观点。
(3)“三定题”:进行到这一步,那就需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啦。
这个步骤一定要有,而且要写在答案的开头,把我们的主题(有些题是让我们观点)摆在答题纸开头最显眼的地方,让阅卷老师看到。一般会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有些同学可能自己不太懂这个材料,但是想好了一个主题,但是呢没有想清楚怎么样简练概括这个主题,让它变成一个简单的标题,所以就先写了正文。结果后面就把这个步骤给忘记了。这个大大要不得!因为第一,这个是有分的,一般12分的题,这个标题是2到3分;第二,如果你忘了,阅卷老师会很不开心。他看完你的答案(有可能字迹还很不好看),发现写的并不太好,而且需要他自己看完之后帮你找个你的主题。要是一份两份还好,阅卷老师每天要看上百份卷子,心情就会很不美丽,所以分数也自然就会很不美丽了。这种影响一般不仅仅是那2分没有了,可能连正文的分数都会多扣个1-2分哦(说不定)。
第二,有些同学可能语文比较好,经常喜欢写散文,喜欢写一些朦胧诗,然后写这个标题的时候,就写的非常“徐志摩”“戴望舒”。一定一定要切记,要言简意赅把这个主题用书面语的方式写清楚,让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啥。你不能在这道题上写得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样,否则阅卷老师读完就会有一种“矩阵懵逼”的赶脚。
最后说一下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的主题有这样两个,第一个是“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你可以用史实来阐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最后写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写“殖民扩张的结果”就万事大吉了;第二个是“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这个主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也是同样阐述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最后写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写“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OK,万事大吉!
这就是论述题题干的一些分析方法,我们的方法只是考场上帮助大家节省时间,快速做好最对做完美,但是它的根本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哦,切记!切记!不可耍小聪明,贪图一时之快感!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