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中国古代生活用具)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清乾隆 尚方八乳博局铜镜配
汉唐镜鉴,后人珍慕,惜之藏之。自宋伊始,文人覃习钻研,拟纹饰,释铭文,博古以通今。早于北宋徽宗年间,尝为宣和殿所藏镜鉴录入《宣和博古图》册。至清乾隆一朝,高宗崇雅慕古,在位年间先后修成西清四鉴,辑录清宫宝蓄铜器,描图读铭,所录品类丰富,释文详尽,裨益后世。其中镜藏甚丰,高宗特命臣匠量器制垫,或存于册,或宝于匣,所配木托,巧雕祥纹瑞饰,又着清宫画家绘图,裱于托底,更添雅趣。
汉 瑞兽纹铜镜
铜镜半圆钮,环形底座。内区以六乳钉分隔,配以模制瑞兽,之后由内至外分别为双弦纹、锯齿纹以及卷草纹。唐代铜镜一方面在造型以及纹饰上已经突破了传统汉代铜镜的制式,变得更为丰富;另一方面仍沿用旧时制式,并有新的发展。此铜镜带有明显的汉朝铜镜风格,应属后者。
四山方铜镜
此镜为青铜质,方形,有边沿。镜背的装饰被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主要为桥形钮,钮背有三道弦纹。外区主纹饰为四山纹,且围绕内区的方框。同时,外区的四山纹下还衬有战国时期常见的蟠螭纹。战国时期是方形铜镜出现的时期,该镜整体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明 大漆龙凤纹铜镜
圆形,圆钮,纹饰采用戗金彩漆的装饰工艺,以黄漆“万”字为锦地,巧妙地以镜钮为火球,两侧饰龙飞凤舞,缠枝花卉穿插其中,下部饰海水江崖纹。铜镜因时间久远,部分戗金已脱落,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到金光闪烁的效果,从龙凤的构图风格、填漆的颜色、制作工艺来看都是典型的万历官造器物的特点,万历时期制作的戗金彩漆器流传于世者以盘、盒、箱等为多见,而铜镜采用戗金彩漆作为装饰工艺者则极为少见。弥足珍贵。福义送拍咨询:18875922126
福义国际拍卖行是近年来拍卖界的一匹黑马,成立6年就已经挤入全球十大拍卖行之一,在现如今行情低迷的拍卖市场,福义国际始终保持着高成交率的成绩,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始终给着众多藏家一份希望,一份憧憬。福义国际拍卖行总裁吴征兵,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福义国际上拍的藏品必须是经过严格的征集制度征集而来的,我们只要精品。今年是福义国际拍卖行进军亚洲香港的第二个年头,这次迎春拍的出色表现,既表明福义国际拍卖行已跻身并稳居香港拍卖市场阵营,也将推动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今年迎春拍称为“一场完美的拍卖会”,也将是香港福义国际拍卖行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就是福义国际企业精神,严格的藏品甄选制度,只求精不求多。这也促成了福义国际高成交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