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尽管在《地道英伦味》中盘点了一些英国本土特色,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儿的食物远不及国内丰富。要想吃得顺心,还是要费一番脑筋的。
五年前,我曾在英国留学过一年。彼时大部分正餐都是在宿舍和学校食堂解决的,不过其他时候,好奇心总会驱使我去尝试一些国人望而却步的本土饮食,冷餐Deli便是其中之一,干酪、风干肉,配上含糖量高的水果,再佐以红酒。
我在国内吃过几次,有西班牙式的,有意大利式的。Deli很难追溯一个确切的源头,诸多欧洲国家都有这词,法语délicatesse,意大利语delicato,拉丁语delicatus,可见这是西方很常见的一种吃法。
干酪和风干火腿偏咸,水果偏甜,两者吃多了都会比较腻,这种搭配是用一种腻去解另一种,不太符合中国烹饪中五味调和之美,无怪我们大部分人都吃不习惯。不过摆好盘,倒上一杯葡萄酒,看上去倒还真有几番雅致。
有一种叫苏格兰蛋Scotch Egg的小吃,用肉丸包裹一整颗鸡蛋,常被英国人用来下酒。我尝过一次速食,谈不上好吃,但也还吃得惯。肉蛋结合在一起,很能饱腹。
另有一种Liver pâté,猪肝酱。常看到广告上有人把此物抹在面包片上。好奇回一小罐,试了一次,难吃得我直皱眉:冷吃猪肝,太腥!不过也不要低估自己改造食物的能力,面包铺上一片调味芝士,抹上猪肝酱,送入烤箱烤个五到十分钟。出炉后芝士松软,猪肝的腥味去除,热量反将其独特的脏器香激发出来,好吃了很多。
说到自己改造食物,不得不提星夜酒和油渣河粉。星夜酒即牛奶浇入红酒中时,酒色由深红转向紫白,宛若星空中亮起璀璨星光。五年前刚发现这种搭配时还专门写了一篇《星夜酒》,是《说吃》系列的首作。
英国的甜点,除了在《地道英伦味》中说到的水果奶酥,大多甜腻发齁。如甜甜圈,上面铺的是一层浓浓的糖霜,吃一个血糖飙升。而星夜酒中的葡萄酒这种微微带些苦味的果酒很好地中和了这种甜腻,而牛奶又中和了红酒的涩感与刺激,整体更加润滑好入口。在这种饮品相佐下,便可多吃几个甜甜圈了。
当时看了星夜酒的文章,父亲评价我的生活态度像金圣叹。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个评价是什么意思,上网一查,才知道金圣叹当年在牢房中,食物匮乏,但他不以为意,仍然钻研出“臭豆干与花生同吃,风味类似火腿”这种吃法。
知道了来龙去脉,我明白了,父亲是夸我懂得在美食荒漠中寻找乐趣呢。
类似的自创食物还有猪油渣配itsu河粉。itsu是这边的日料品牌,兜售一种方便河粉,以味噌、沙爹等口味为主,风格清甜,相比于其他同类产品,添加剂的味道较少。饿的时候来上一碗,味道不错。
这边的人也吃猪油渣Pork Scratching,如果干吃会有生嚼冷脂的腻感,而且还有英国猪肉的骚味——当然也不排除人就喜欢这种味道。把油渣泡进热气腾腾的粉汤之中,能极大程度淡去油渣生冷的不适口感,同时也为汤头增润生香,有1+1>2的效果。
这些都是我上次在英国发现的美食。因为没有厨房,所以都是不需复杂烹调的方便小吃。能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怡然自乐,怪不得老爸会说我像金圣叹。
此次来英,住的是Ensuite,公共空间有厨房,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烹饪了。
在国内,我们家基本上都是妈妈掌勺,自己没什么锻炼机会。到这儿有了这个环境,反倒有助于提高我的厨艺。
临行前,母亲便帮我准备一款多功能便携小炖锅,希望我过来之后可以自己煮煮粥汤。来了之后,我又网购了一只铁锅,两者一组合,翻出了不少花样。
从最简单的鸡汤面开始。小炖锅里炖上鸡肉蘑菇,极鲜。临了,加入白面,撒上葱花,一份下肚,好吃又养胃。当时我在英国吃了一个礼拜的三明治、冷沙拉,吃到第一口鸡汤面时,幸福感爆棚。
我喜爱吃羊肉,便也依样炖羊汤。羊肉不加蘑菇,而是加胡萝卜土豆,颇具鲜甜。炖到差不多时,加入洋葱香菜,整锅羊汤的香味一下子便上来了。淋点酱油,放入白面,便是一道羊汤面。羊肉肥嫩,美味且御寒,在英国这种湿冷的气候下吃正合适。
因没有置办电饭锅,我做的都是面条。主要在这边也就呆一年时间,一年后还不知道何处着落,弄个电饭煲到时候搬家会很不方便。
于是乎,我把能想到的面类都做了一遍。简单点的阳春面、肠蛋面番茄鸡蛋拌面等。复杂点的,陕西油泼面和上海葱油面,也被我努力复刻了出来。
油泼面一般用的是扯面。我没那个工艺,而一般的挂面在等候热油时又容易坨,于是我便用不易坨的方便面代替。炒个肉末外加番茄鸡蛋作为臊子,热油浇在辣椒面上,一拌,相当地道。做给西安朋友,也得到了他的亲口认证。
葱油面做法稍简单些。用热油煸香小葱段,随后将葱段捞出,葱油混合酱油,与白面搅拌均匀,咸香四溢。再加上煸脆的小葱段,模样便像极了上海社区食堂中的葱油拌面。一尝,复刻得相当完美,和社区食堂里吃到的相差无几。
在英事务繁忙,每天最享受的时刻,莫过于一边吃自己烹制的面条,一边看着平板里最喜欢的美食up主们带我云探店。
以前看美食视频,总是忍不住羡慕,他们能吃到好吃的,我却不行。现在心境却有所不同。自己做的饭,吃着有一种无可替代的踏实:何必羡慕他人,美好生活,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创造!
当然,作为一个新厨子,烹饪的过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我想尝试夜市摊的炒泡面,但由于方便面种类选择、分量把控以及调味失误,种种原因,让我做出来一坨毫无食欲的混合物,最后是硬着头皮才把它吃完。
经此一役,自信心颇受打击,很久都没有再做炒方便面的念头了。后来油泼泡面成功后,一方面重拾了自信,另一方面心有所感,认真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鼓起勇气重新炒了一次方便面。
这一次,选用的方便面口感更劲道,这样就不会炒碎。蔬菜少了一大半,以确保不会有过多的汁水影响口感。同时,加入老抽上色,豆瓣酱提味增香。果然,在各方面都有所改进的情况下,这次的炒泡面色香味俱全,比上次的成功多了。
庄子说:“道在屎溺中。”有人以武入道,有人以文入道,而我在英国,则好好享受了一番以厨入道的快乐。面对挫折,通过自我反思,而后改进,下次做得更好。烹饪如此,融入生活的其他方面亦是如此。
同时,美食是留学生之间的桥梁。
这次,我住的Ensuite,几个舍友每人有一个含卫浴的独立卧室,但是会共享一个厨房客厅,于是,我们便有不少一起吃饭的机会。
舍友老庄来自广东,厨艺没得说。经常做一桌子好吃的,请我和同寝的另一个妹妹一起吃。
来英国后,我的厨艺确有提升,但是不得不承认,和长期做饭的庄大哥比起来,水平还是差了一截。他会的菜品之多,以及对新菜品的快速学习能力,是我远远不及的。所以在他的邀请下,我吃了不少次自己不太会做的硬菜,红烧肉、三杯鸡、煎鲳鱼等,味道都是极美的。
我也不好意思一直吃别人的,于是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菜,请他们吃。一来二去,同寝的几个舍友便熟络起来,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让我想起了上一次在英国留学时,也是在宿舍楼内认识了一家非常热情的住客,冯大哥和他的妻女。他们经常邀请我去房间,吃火锅、包饺子,也培养了深情厚谊。
说回现在。最近一次,老庄打包了一些炸鸡胗,不过他对那鸡胗不甚满意,自己又复炸了一遍,邀请我们俩去吃。我尝了一口加工过的鸡胗,酥脆可人,不配点酒实在可惜。忙拿出伏特加,又往盘子里倒入一点盐焗花生。几人吃着、聊着,虽是风冷夜深,客厅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留学生旅居异国他乡,难免寂寥。但美食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总能让我们走到一起。
英国和中国相比,美食匮乏,毋庸置疑。但好在,有朋友,有金圣叹那般苦中作乐的心态,哪怕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也总是能捱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