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有感
《三体》,别名,地球往事三部曲。共三部,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这三部曲在中国科幻史乃至世界科幻史上的地位,想必关注过的人都应该特别清楚。被誉为改写中国科幻文学史的里程碑,一部史诗般的硬科幻宏篇巨著,一改美国科幻题材的霸主地位,“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说他是中国硬科幻的鼻祖,应该不为过吧。
作者刘欣慈,是1985年自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在发电厂当一名工程师;1999年首次发表短篇小说《鲸歌》,同年以《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此后连续多年蝉联该奖项;2007年推出长篇作品《三体》,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人家可不是专职作家,在做工程师的同时,用业余时间写作,所以,别再说你没时间写作了,你只是不够热爱。大刘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世界观的颠覆重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2015年,其第一部经刘昆宇翻译后在美国出版,并获得了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作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5年8月23日,作为译者的刘昆宇代表刘欣慈上台领奖,为他颁奖的是,宇航员林格伦博士。
关于这部小说,我一直无力书评,我只想说说我和这三本书的故事。
2015年2月2月27日,历时18天,我读完了人生中第一部长达80万字的科幻小说,翻回那年的朋友圈,我发文纪念,仅有一人点赞,6人参与讨论,其中包括没有看过此书的我家先生。
18天,80万字,这大约是我人生中最专注也最高效的时刻,高考也没能让我如此拼命!
那一年,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近乎抑郁的新工作适应阶段,终于把手头12项繁杂工作捋顺,可以不用每天疲于奔命地应对各方质疑,甚至责难。工作捋顺后,闲下来忽然有些不安,要找点事情做来填补这个空白。闲下来的时候,应该读点书,那时候我已经很久没有阅读了。不知道什么机缘巧合,突然看到了《三体》这本书的推荐,也许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钟爱,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火速在手机上下载了Kindle,直接购买了第一部。接着是第二部、第三部。几乎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我当时的状态,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早上起床在看;中午午休在看;上班间隙在看;吃饭在看;睡觉也在看;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我上厕所提裤子的时间都在看——把手机放在纸巾盒上面,边提裤子边看!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有些丧心病狂啊。
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科幻小说,而且是理工科无能症的我,居然能随着故事的深入,开始探索一个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领域,天体物理、宇宙体系、暗黑森林、纳米奇观、面壁计划、冬眠计划,大量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信息轰炸着我的大脑,虽然我早已被震成了大写的懵逼,可是仿佛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我居然兴致盎然。那段时间我很少说话,一有时间就用来看书啦,废寝忘食毫不夸张,有时候坚持看到两三点钟,还丝毫没有睡意,想到第二天还要开车,才会草草睡上一觉。那种专注的感觉很美妙,我一直是个挺随性的人,不太会拼命做一件事,可是真地体验到了,才知道个中美好啊。
18天后,书读完了,我有种近乎疯狂的愉悦感,我猜大约跟磕了药差不多吧。如今想想,我那时候眼睛和颈椎真是给力啊。先生让我写个书评,可是,贯是会无病呻吟无事生非发感慨的我,居然冷静地说,这本书实在太棒了,在我没有完全吃透前,我不能写书评,不能发表任何言论,哪怕有一丝的差池,都会破坏了这本书的美好。之后我买了纸质书,准备重读。
今天我重翻朋友圈,发现,2015年2月9日凌晨,我发过一条状态,才忽然明白,促使我跟《三体》结缘的初心——因为怀念特别怀念某个当时不在国内已经失去了联络了许久的朋友。2010年左右,我答应写个长篇给她,可是一直没有实现。那天忽然翻以前的邮箱,发现她的邮箱名字叫做,neutron star 3,当时我去检索了关于脉冲中子星的词条,感觉很神奇,充满了我从未知的科技感,就突然萌生了写个科幻小说的念头,以致还花了一分钟时间做了个海报。
当然,科幻小说我没有写一个字,倒是从第二天就开始读《三体》了。几个月之后,突然接到这个朋友的电话,说她已经回国,邀请我去上海。在她上海的家里,我居然发现了书架上的《三体》!原来,她也是超爱这三部曲,不过她是先买了纸质书,读完爱不释手,又买了电子书。这本书让久未见面的我们,瞬间找到了共鸣。而她,是个医学博士。
世间的事竟是如此奇妙,在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原都早已注定存在着某种联结,就像《三体》与我的奇妙缘分。那三本书,放在我的书架上也很久了。是时候花点时间再来重读了。希望这一次,我会有更深刻也更清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