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我国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一带一路”是团结之路。公元前140年左右的中国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犹如川流不息的“大动脉”,促进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结伴成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表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面对困难需要命运与共,面对差异需要海纳百川,需要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各国共同打造“丝路会客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有60多个国家加入了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一带一路”是共赢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一座座“连心桥”、一道道“发展带”、一个个“繁荣港”、一条条“幸福路”……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最大变化。“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维修维护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打出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中国积极推进对外援助和惠及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建设,足迹从亚洲到非洲,从拉丁美洲到南太平洋,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学校医院,一片片农田村舍,助力共建国家减贫脱贫、增进民生福祉,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整个世界的繁荣幸福连接起来。
“一带一路”是希望之路。古丝绸之路卖出的是“老三样”,即丝绸、茶叶、瓷器;今天,“一带一路”新鲜供给的是两类“新三样”:第一类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第二类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10年来,我国奏响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让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760万人有望摆脱极端贫困。顺应潮流、赢得人心的理念,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信心指数不断攀升。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为人类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汇合作之力,谋发展之势,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必将铺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