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绘本是这样子用的:
孩子:妈妈,你给我讲吧。
妈妈:讲哪本?
孩子:这本。
妈妈:好。(开始读题目,从第一页开始读文字,到最后一页结束。)
妈妈:讲完了。
孩子:换一本。
买了绘本就是读故事,那真是大材小用!
绘本是什么?
绘本是图画配上一个短故事的小人书吗?绘本是简短的句子配上插图吗?那只能说我们的记忆还停留在我们的小时候!
真正的绘本应该是让人惊叹的图画书!
选择怎样的绘本
一、出其不意的设计
这些书被辰宝统称为“好玩书”。这些书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教条和上课,是一种好玩的玩具。通过或立体或洞洞的设计,通过动动小手的环节,让他可以动手去玩,去探索书中的奥秘,去开启书中的机关。
立体书:
香港弹起系列之“车载档”,是不是满满的香港城市街头风味?
立体插件:
英文绘本Go away MR.wolf
翻翻书:
揭秘系列(还有揭秘机场、农场、大脑、汽车等)
贴纸书:
男孩子的恐龙、汽车 系列,女孩子的过家家 系列,还有卡通动画片系列
造型书:
有些书只是为了给他视觉冲击,让他觉得原来书这么有趣!
(图片来自微博上的妈妈“小肉松滴娘亲”)
二、别具匠心的色彩
1、小小孩喜欢色彩
科学表明婴儿时期的视觉发展将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如果能为他多提供些对比度强、色彩明艳、几何形状各异的丰富多彩的视觉环境,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宝贝大脑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时期如能接触丰富的视觉刺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视觉通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还能结合其他能力发展,去做更精准而复杂的表现。
美国的绘本大师卡尔就善于用颜色搭配非常耀目突出的大色块来进行色彩撞击,构图简单,背景全白,画面似乎有些粗糙,还有点脏脏的,但就是抓眼球。
2、大小孩看懂色彩
曾经的我对于艺术一窍不通,我发现陪娃多看了绘本以后我的艺术欣赏水平都有了提高。比如看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你会发现去看展前和看展后的画面背景颜色不同,从冷色调到暖色调,这表示了人物心情的变化。举一反三,很多大师作品都是用色彩来代表心情的典范。看绘本时可以让孩子说说看到颜色亮丽的心情怎样,看到黑色的心情怎样,不用急着给答案,带孩子去看不同颜色的建筑时他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好饿的小百熊》
三、耐人寻味的细节
优秀的绘本大师喜欢把一些秘密隐藏在画面中,让读者开启“发现之旅”。这种惊喜和意外将促进孩子更多地关注画面中的细节,让他们保持一颗敏锐和善于发现的心,因为只有注意力专注,只有善于观察,只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才能发现作者的秘密。
还是以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举例。大到美术馆的建筑,比如美术馆建筑上的棒球选手浮雕、萝卜状的柱头、馆内的茶壶等等,小到美术馆中一幅画里的小动作,比如狮子的尾巴,撑拐杖的手,帽子里的煎鸡蛋,人物的脚。对于稍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明白画中的细节往往是画家隐藏寓意的线索,是诠释一幅画的契机。想想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通过这幅画说什么呢?读懂了画里的内容,就好像发现了作者的小秘密。
《形状游戏》
四、拓展思维的内容
1、小小孩需要被理解
小小孩的世界我们成人是很难进入的。对于2、3岁的娃,需要的是反复循环而又有些许不同的故事,比如《西游记》(遇到妖怪、打妖怪、妖怪被打跑),比如《好饿的小蛇》(吃苹果变苹果、吃香蕉变香蕉、吃什么变什么)。这些简单易懂的故事孩子们才能get到笑点。而真正能和孩子们对话的、走进孩子心里的便是“绘本大师”。
《好饿的小蛇》
2、大小孩需要去探索
《神奇校车》系列是大小孩普遍爱的绘本。因为他的剧情就是孩子们想要干的事情,跟着一位幽默的老师,乘坐着神奇的校车,去海底、太空、地底下探险,还能安全返航,你说刺激不?
怎样读绘本
先来看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我:孩子有点偷懒,他看到哪一页的画面就知道说什么,认为把台词记住了就好了。我想发散地让他多想想可能性,他就会说不知道了。
老师:所以不急着先看字,先观察画面,看图讲述, 不推荐家长一上来就给孩子读绘本,不要求认字跟读哈。最后再用书上的语言归纳。
我:嗯,我觉得他老是缠着我讲绘本不行,得让他先讲。索性去买点无字书,让他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记住。
老师:这个可以。乘着还没认识几个字多读读图。
一、读图、观察
学龄前是孩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最好的时期,然而我发现现在不少孩子记忆力很好,满足于背古诗、背故事以得到大人的赞赏,而天马行空地想象力却因为得不到大人的赞赏甚至被大人嘲笑而渐渐萎缩。然而今后的三十年,我们的人类世界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只是习惯于记忆陈旧知识的人一定发展得没有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力的人好。如果只满足于当庞大社会机器上一枚死板的螺丝钉,那么他可能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不能发现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岂不可惜?
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用新奇的点子为自己的生活、为世界点缀新意。
所以,我们在读绘本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图画之美、发现彩蛋之精彩、读懂图画之有趣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认字、照本宣科地念书、不动脑子地读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管是看懂色彩,还是寻找细节抑或拓展思维,这些都需要孩子积极地动脑子去参与、去试着和大师们交流,而不是被动的无脑地听完整个故事后按一个“下一首”键。
二、思考、提问
独立阅读是我们的目的,即让他学会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然而我们直接让孩子讲他们往往会抗拒,于是我想了一些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1、分段讲述。拿过一本书,孩子会有无从讲起的感觉。我就先示范:谁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在干什么,说什么。说的话我往往采用疑问句这样孩子比较好接话。一旦他开口,无论说什么都要鼓励再鼓励。
2、分角色讲述。书里通常有好几个角色,你一句我一句这样好过让他一个人唱独角戏。
3、补充内容。故意漏掉或故意说错一些情节,请他讲,孩子就会很积极地抢过话语权。
4、最后提问。问书中的细节和内容。
最近我在写硕士论文,我的教授的要求很高,我的论文开题报告改了五次。捂脸!他要求我一天看专业书100页以上,这种速度的同时还要做好书评,如何做书评、如何速读,这些恐怕是我们自己都说不清的确是从小练就的本领。
总之,绘本可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的!
更多详情请加入我的微信公众号:陪娃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