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用心写出来的文章,最后还是没有多少浏览量?
你是否经历过,上台热情激昂的演讲,结果却吸引不了别人的关注时的尴尬?
你是否经历过,努力想要劝说别人,然而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不被理解的挫败?
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我都经历过。后来我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一个方法去解决,那就是:讲故事。
01
任何时代,拥有强悍的故事力意味着强悍的吸引力。
在看到故事主题营招募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个绝佳锻炼故事力的好机会。大量阅读好文我们会发现,阅读量好的文章通常都离不开叙述的好故事。
我翻了一下很多名人和作家对于故事的看法,比如《故事思维》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认为“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讲一个好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
罗振宇说:“笨拙的人讲道理,而聪明的人讲故事。”
唐纳·马斯觉得:“读者喜欢一本小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很棒的故事。”
还有很多实现个人奇迹的人,乔布斯、马云、咪蒙、猫叔等等,无不是“故事力”的践行者。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故事力的意义已经毋庸置疑。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容易令人焦虑的时代,在学习讲故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
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包涵什么要素?
每天上班好累,哪还有心情讲故事?
怎么讲故事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呢?
我想学,可是我要从什么方向开始呢?
……
其实这些困惑,绝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在经历,这几乎是每一个刚开始学习讲故事的人,都可能会面对的困境。虽然我知道讲故事非常重要,可是当一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去逃避它,对它视而不见。
直到我看到米兰昆德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迈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那一刻我立马清醒,逃避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而直面消除它才是明智的做法。
02
一个个消除困惑后,才会看到柳暗花明。
我翻开《故事课1》这本书,看到许荣哲老师叙述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后,成立了一间“故事”工作室,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讲故事的巨大成就,被触动和感染。
原来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用“靶心人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来叙述,顺序可以重新排列组合,中间衔接可以起承转合,非常完整、清晰。
对于讲好故事,《终身学习》里告诉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关闭视觉器官:
绝大多数人都是视觉动物,只是习惯于用视觉来观察世界,闭上眼睛感受周遭的一切,意味着让发挥其他感官。可以在花园行走,不断地用语言去形容自己,闻到什么、摸到什么等等,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会多方位锻炼我们的感官。
对于如何吸引人,我认为字面上的讲故事和面对面直接的讲故事侧重的技巧点是不一样的。字面上首先得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开头设定一个抓手,引发大家的兴趣后再将“靶心人公式”运用一遍。
对于面对面的讲故事我们不仅需要注意站/坐姿,而且还要注意表情传达出来的情绪。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展开想象力,想象故事里的画面让自己的感情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来引导别人看到故事里的人物、场景及物品。比如我有一次向同学讲故事,用不同的姿态展示一人分饰两角,用身体姿态来体现出是谁在说话,而不用“她说”之类的词。
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之前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03
顿入混沌和困惑,保持自我是解除一切不安的最好通道。
在最近几天,朵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阳阳,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你必须得突破自己。”是的,我遇到了瓶颈。
一下子让我掉入迷茫、沉淀和思考当中,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回到了什么都不会的状态,瞬间丢失了方向感。
这段时间我有些焦虑,虽然一直都在看书,但是光那些教我们如何写作的书,不去动笔思考怎么写的话就像《精要主义》里所说的那样:不经过思考的努力,就是表面上的假勤奋,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写作者,但我内心坚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绝非天赋使然,只要靠着不断地积累和学习,就可以缩小和其他人的差距。
于是我慢慢地说服自己:
①静下心来,先写再写好
我经常在一篇文章还未写完时,就开始各种不满,动手修改开头或者中间。这就好像《深度工作》里所说的当你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还未完成被中途打断开始去做另一件事时,会收到残留注意力的影响,导致在新任务的表现上不会很好。
所以只要全心全意把文章一气呵成的写完,再想着让它变得更好。
②做好每天的安排
发现大多数的成功作家都会制订写作字数目标,然后严守计划。我也会每天给自己安排一定的写作字数,每周末统计一下自己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则画掉自己的心愿单,反之则给予小奖励。
如果真正想写好,那就要每天都写。最好不要等灵感来了才动笔,除非你可以像美国小说家彼得·德弗里斯说的那样:“我只在灵感来的时候写作,而我确保每天早上九点钟我都有灵感。”
最后总结一下:
每一个学习的过程都不容易,不仅需要毅力去坚持和创新,还需要一定的顿感力去支撑,持续写就是最好的方法。
感谢所有运营的管理组和老铁们,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