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薛兆丰的“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这篇文章,下面是读书笔记。
薛老师首先提出,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中间人。我模仿文章自己举个例子,服装店老板买下一个摊位,表面是他买下的,但他之所以愿意付钱,是因为相信会有消费者买衣服来替他付这个钱。最终是消费者买下了这个摊位,服装商只是中间人。任何一个企业其实都是这种中间人的角色。
接下来,告诉我们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比如交了50元听一个小时的摄影课。我们放弃了50元,放弃了这段时间用来提高英语水平,放弃了这段时间可以把衣服洗了,那么放弃了的这几种中哪个代价最大,就是做这件事的成本。但是高深又有趣的是,由于那些事是放弃的,没有发生,我们只可以靠想象。这里面就有无限可能。有几位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这个。
回答问题,中国工人两个选择,制造飞机和制造袜子,制造飞机的成本,是制造袜子;制造袜子的成本,是制造飞机,哪个成本高?按照今天的观点,是制造袜子成本高。但是文中的代价,似乎只放弃对自己有利的。放弃对自己不利的,显然不算成本。比如,造袜子,放弃了花大价钱引进先进设备;造飞机,放弃了花小价钱引进缝纫机。这样看结论又相反了。其实我是有点迷惑的。
但是不涉及复杂前期准备的制造业这块,一段固定的阅读时间,我是读有价值的书和文章,还是读浅显的读物?显然放弃高质量阅读的代价大,这么看,读浅显文章的成本是更大的。
想想更加可怕,其实不管我们做什么,成本都是无限的,由于我们的智识思路有限,总会有更高效的的方法,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不断认知升级,加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