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再来说说我所了解的新加坡!这次在新加坡只停留了两个半天,第二个半天也只是去珠宝和药油两个购物店而已,但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是值得自由行再来住上五六天。
虽然这个国家比我想象得还要小,导游说纵宽是43乘27公里,我看官方数据是面积不到八百平方公里,也就是不到我们国家面积的万分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其中四分之三是华人,祖籍多是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约七分之一是马来人,将近十分之一是印度人,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的移民。
新加坡适合自由行的优势有很多:首先沟通基本无障碍,华语通用,支付宝也普遍;其次公共交通便利,地铁发达;第三,可去的地方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环球影城、动物园、植物园,还有各类艺术馆博物馆之类;另外,治安相当好,国民素质高,城市环境干净等等。
至于缺点,一个是直达航班机票比较贵或者航次偏少,不然为什么我们这些旅行团都费这么大劲路上往返十小时反复出关入关也得先到吉隆坡呢。
缺点之二就是消费水平高,新币兑换人民币是五比一,那么对当地人来说很合理的价格,我们就得乘五倍。比如两人份小吃二十多元,月收入六七千的新加坡人无压力,可换算过来就是一百多人民币,感觉好贵,其他所有消费,以此类推。
不过新加坡有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件特别便宜,那就是房子。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就说新加坡虽然寸土寸金,却没有房奴,这次听导游提到房价说九十平米居住面积的房子价格大约二十多万新元,即便换算过来也很便宜了。只是我不太清楚她说的是否是国家给盖的组屋的房价。
新加坡公民只要结婚就能低价买一套(只能一套)组屋,政府给精装修可以拎包入住。若想换房子需至少五年后,而且要先退出之前那套房,这就有效避免了炒房现象。
新加坡政府在六十年代成立建屋发展局,当时新加坡人有将近一半住在贫民区棚户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提出“居者有其屋”,大力建设组屋,到2017年的统计数字,新加坡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住的是组屋,其他是有土地产权的公寓之类的吧。
建屋发展局先是强征土地盖房子,掌握了全国至少四分之三的土地,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本国公民,虽有财政赤字,但全靠国家用税收和国企投资公司赚钱补窟窿。
年轻人这么轻而易举就解决了住房问题,难怪新加坡人幸福指数那么高。反观我们国内,有一个说法就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经济的国家没有未来,或者说如果地方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靠卖地皮来完成的,那这样的经济模式一定是畸形的。
在新加坡,政府每年宁可为住房补贴一千个亿(换算成人民币),却极力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因为汽车不是生活必需品吧,就像对烟酒管控得特别严格也和不是生存必需品有关。想买汽车得通过什么环节具体我忘了,好像竞标之类得到数量有限的拥车证(不知是否和摇号相像),这个拥车证的价格就已经相当于一辆普通进口汽车了。
另外新加坡的法令制度非常严格,比如乱丢垃圾罚款特别高,多次丢垃圾还有其他一些罪名会被处以鞭刑,关于鞭刑规则太多,我就不具体介绍了,不然打字太多,发不出去。
一个国家,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这才是文明社会应该具备的特征!
还有就是我所知道关于新加坡的教育也挺先进的,比如蒋勋就说过,新加坡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必须读完《红楼梦》前四十回,而且我也看过他们的中学教育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定,感觉更先进更合理,国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当地的红灯区是合法营业场所,我们住的酒店两边就有,没见醒目的招牌,门口两侧有粉色灯,朝里一望,坐着的一排大长腿晃眼睛,这才知道原来就是。同一条街上这些场所旁边就是那种公益性质的义工互助协会、基督教会、体育协会等等,掺杂在一起也没什么不和谐,马来西亚导游提到一句,因为红灯区合法,所以此类犯罪率就低啊。
我想到的是既然在几千年历史中都存在,那就说明是有道理的。
关于新加坡还有一些是导游提到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样打字好累,马来西亚要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