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第八节课准备回家,两个男宝说:“老师,今天没看到你的车,你没开车吗?”我说:“是呀,我今天坐521回家。”他们一听顿时眼睛发光说:“我们也是坐521,老师我们一起走吧。”于是不由分说的上前帮我拎包,我一高兴,给他们拍了照发了朋友圈。下楼时他俩问:“老师,点赞的人多吗?”我说:“你们物理老师第一个点赞 ,肯定是夸你们帅”,他俩羞涩的笑了。下楼后打完卡我就把包自己拎了过来。
因521改线,我长期不坐并不熟悉,学生们沿途给我介绍该在哪个路口过马路,在哪个站坐车,521的时间点是几点,看着他们得意的神情我觉得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比老师棒多了。
在公交上我原本准备看曾仕强讲《易经》,后来放弃了,看到他们喋喋不休,我决定和他们聊天。他们告诉我自己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几个姊妹,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爸爸妈妈的职业等等,说了好多,到站时都说想先送我回家。我谢绝了。
回到家看到朋友圈下面的留言,有师友开玩笑说是“美女效应”,其实换作任何一个老师,他们都愿意帮着拎包,愿意同乘一辆车回家。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经常有学生巴在办公室门口看老师午饭吃的什么,也许在他们心中老师是不需要吃饭的吧。学生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渴望与老师亲近的,只可惜我们每天除了上课,批评他们,几乎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交流。总有各种文章报道现代人人性危机,人情冷漠。成年人为什么冷漠?成年人的冷漠是从学生期开始的。他们在做学生的时候,每天只知道做题考试,虽然每天在学校和老师一起呆了近10小时,比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但是关心他们心情的人太少,好不好容易被请到办公室去谈心,也是谈学习:最近上课不听讲啦,作业没认真做啦,考试退步了啦。作为教师我们没必要把学生在学生期形成的冷漠全部归结为自己,因为我们自身也处于应试化教育的剧场之中,身不由己。但是也确实需要反思自己职业生涯中这一份师生缘带给彼此的收获。
也有师友好心提醒几年前学生主动给教师打伞被曝光,被处分。这更让我想问:到底要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起起的弑师案令人寒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与学生相处?师生要情感交流,需要实际交往,交往尺度如何把握才能既关心他们,我们又不惹祸上身?何以解忧,唯有真诚与智慧!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首先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作为生命个体的基本需求,礼貌是最起码的,“谢谢”“辛苦你了”应该是常挂嘴边;其次是师徒关系,我们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但是事实上我们总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的。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是舒适、愉悦。这一点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做不到,没法做到。所谓的教学改革,其实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传授知识;再次是成年人和未成年的关系,把握谈话做事的尺度,明确师生性别差异,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和包容学生的言行,不触碰他们的底线,守位不越位。
突然觉得很惭愧,学术不精,能力不足,脾气不好的我受到学生这样的待遇,很荣幸此生我当了老师!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绝不是几张荣誉证书和较高的职称带来的,而是他们发自内心喜欢你,这一点,我差距太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