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看过一档日本的全民创意节目叫《超级变变变》,参赛选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辅助道具,在短时间内用肢体表演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模仿节目。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演,就被日本人的脑洞深深震惊到了,有些表演看上去简单,实际上不动一番脑筋是完成不了的。更令人钦佩的是,这是一个全民总动员的节目,而且大部分是团队合作表演,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抱在怀里的幼儿,他们都可能是表演的参与者。怪不得日本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都走在世界前列,从他们的电视节目中便能窥见一斑。据说,《超级变变变》正是日本政府为了提升全民创造力而创设的一档节目,不得不说,日本政府的决策确实颇有远见。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创新的做法也在各个领域大力倡导并推广开来。在教育领域,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在高考依然成为高悬在每个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之剑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对广大的父母而言,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生怕他们会输在起跑线上,胎教、早教、培训班......各种五花八门的活动一个不落,唯一的期望就是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做父母的的确不容易,为了孩子煞费苦心,但是付出与回报的是否成正比呢?孩子真的在活动中变得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吗?
作为一名宝妈,我也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和思考育儿方面的问题,要让孩子变好,首先得自己变更好。最近读了一套有趣的绘本,名字叫做《永远永远永远乐观的七只小矮熊》(以下简称《小矮熊》),作者是法国著名漫画家、插画师埃米尔·布拉沃。之所以说这是一套有趣的书,是因为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了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对其中的经典形象和桥段进行再创造,绘制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
《小矮熊》系列共有四本,每一本都是三十多页的篇幅,说实话,我是一口气把这四本书全部读完的,但是,回过头再思考的时候,我又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细细地反复品读、回味、咀嚼,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布拉沃先生的这套绘本就属于值得反复阅读思考的好书。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就这套书中的其中三本写了三篇书评(《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看布拉沃先生用童话描绘现实!》《格林童话还能这样玩?快来见识一下别人的脑洞吧!》《还在为给孩子讲什么睡前故事发愁吗?学会这一招你就是故事大王》),这是第四篇。为什么读一套书会有这么多的读书心得呢?因为这套书确实有很多引人思考的东西。以《小矮熊》系列之《驴皮、熊皮和蓝胡子》为例,来看一看布拉沃先生的这套绘本的独到之处。
前面已经说过,初读这套书的时候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但是回头再看的时候我却花了不少时间,这些时间花在哪儿了呢?
首先,我把书中引用到了格林童话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虽然有些童话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也有不太熟悉的故事。比如说,《驴皮公主》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公主为了躲避与国王父亲的乱伦婚姻,在仙女教母的帮助下,披着一张神奇的驴皮逃走了,后来在收留她做女佣的牧场里碰到了牧场所属国的王子,两个人一见钟情,最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熊皮人》讲的是一个退伍士兵无家可归且身无分文,遇到一个魔鬼跟他打了一个赌:如果士兵坚持穿着一件神奇的熊皮七年不脱下来,七年之后就可以获得自由和财富。士兵接受了挑战,在七年里还到处行善,最终也善有善报,收获了财富和忠贞的爱情。《蓝胡子》讲的是一个有钱的男人长着丑陋的蓝胡子,他新娶的妻子受好奇心的驱使,擅自打开了一个禁止打开的小房子,发现了蓝胡子前几任妻子的尸体,也差点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幸好自己的兄弟及时赶来杀死蓝胡子,才幸免于难。
了解了这些背景故事之后,再看布拉沃先生的创作,你会发现他的想象力是有多么的天马行空。在他的笔下,白雪公主不再是甘心在森林小木屋里替小矮人操持家务的勤劳姑娘,而是带着怨念一边替小矮熊们做家务一边奢望王子出现的邋遢女,甚至一怒之下砸烂了小矮熊们痴迷的电视机,然后一走了之。驴皮公主则与熊皮人相遇在了小矮熊的小木屋,恰逢熊皮人与魔鬼的赌约期满,恢复了帅气的真身,与驴皮公主一见钟情。布拉沃先生就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裁缝,把各种色彩缤纷的零碎布头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制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彩衣。
除了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情节设计之外,布拉沃先生的作品还带有社会隐喻,具有讽刺批判和教育意义。比如,小矮熊们忘乎所以地陶醉在电视节目中,布拉沃先生将此形容为一种“真正的永久性睡眠”,暗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几乎被大众传媒麻醉,甚至迷失自我。再比如小矮熊们最终离开了森林,进入了城市马戏团的生活。这也是社会现实,森林越来越难成为动物们的容身之所了。还有,小矮熊找动物伙伴们帮忙驱赶蓝胡子(实际上是长着蓝胡子的熊皮人)时,小伙伴们从最初的信誓旦旦变为后来的打退堂鼓,一切都是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的,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总之,好的绘本,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象,还要有深度和内涵,让读者过目难忘,回味悠长。布拉沃先生的《小矮熊》系列做到了这一点,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