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有很高的期望,期望孩子足够优秀,长大以后能够出人头地,能够有出息。而父母的期望是一回事,孩子有没有出息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些长大以后有出息的孩子,大多6岁前就已经养成了5个好品质,你家孩子占了几样?
1、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陪伴孩子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身受之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孩子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养成规律的生活,孩子的可塑性太强了,他会很容易接受这种规律的生活,而规律的生活才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
并且,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建议让孩子从收拾自己的书包衣服开始,逐渐增加到帮妈妈奶奶晾衣服等事情开始,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扔垃圾,他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当然家长的鼓励的表扬必不可少。
培养习惯的过程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反反复复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定好的规矩要坚决执行,不要给孩子可趁之机!
2、建立自尊和自信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自信和自尊。孩子的自我价值,从成长中每一件事情,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所自我总结出来。
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自尊,他人生路上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幸福,成就感,创造的喜悦。
父母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更高的自我价值,从而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信,自爱和自尊,那么当下孩子所谓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做事拖拉这些表象的行为,自然会慢慢自我调整和改善。
建立孩子自信和自尊第一个小技巧是帮助孩子找到符合他(她)目前能力可以承受的兴趣,定制适合孩子节奏的目标,给予孩子嘉许和鼓励。
3、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
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如何与人交往,那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即便他是个所谓的神童,也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它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
父母应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与同伴交往。父母可以主动邀请孩子的同伴来家中做客,带着孩子热情的招待小伙伴,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糖果、玩具拿出来和伙伴分享。一段时间以后,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还要教育孩子在于同伴接触中主动打招呼,接近同伴,帮助同伴。
这样一来,孩子会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结交伙伴、学会独立生活能力,从独生子女自我型的心理逐步转化为自觉性的群体心理,从而获得心里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萌芽。
4、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普适的价值观,就是尽量让孩子去认可,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让他的价值观和别人的差不多,他才有可能被别人接纳。
家长们可能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有的小孩之所以孤独、没有玩伴,被同伴边缘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的价值观跟别人不同。
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因为付出而值得被尊重,因为劳动而值得被尊重,尊重不因地位身份而轻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将来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才能宠辱不惊,从容镇定的面对人生,坚信自己的价值。
5、培养体育兴趣
孩子从小进行各种运动,练习各种乐器,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其实这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大人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样特长,目的是培养孩子什么能力. 而不是为了我。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让孩子学习简单保健卫生常识,教他们懂得关注自身的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体魄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最后,我想说:愿我们都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用心“看见”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力量。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底气十足地迎接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