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始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终于杨坚所建立的隋,朝代的名字一直在变,但这些王朝的内核的变化,却没有它的名字的变更那样频繁而明显,胡人打仗,汉人种田,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后来胡人慢慢汉化了,或者像北齐那样,折损过度了,就让一些有胡风的汉人顶上去。
汉人并不是从来都不是一个武勇的民族的,秦汉之时,汉人,或者说更早的,被拿来当一个泛文化圈概念使用的华夏之人(那个时候的华夏的范围是很窄的,连秦人都被山东六国排斥),也有着轻生敢战,好义重诺的习气,但从东汉开始渐渐边缘化郡国兵制,降低汉地的军事化程度,一直到魏晋搞世兵制,把军人和社会分离开来,使之成为一个无法正常流动的阶层,加之越来越脱离军政领域所需要的务实态度的魏晋士族的崛起,到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在上层,还是中下层,汉人已经变得没那么能打了。
我是个没有什么民族主义的人,说这个也不是为了挑事,但如果认识不到,或者拒不承认这一点,那这个时间段的中国历史的很多现象你根本就没法解释,北齐的奠基人神武帝高欢,就血统来说,百分之百的汉人,但他在自我认同上,思维模式上,整个就是个如假包换的鲜卑人,他这个和我们今天说的精神什么什么人还不一样,他的鲜卑化程度,已经到了任何和他打过交道的,脑子正常的人,就不会把他当汉人的地步。之所以会出现胡化得如此彻底的汉族统治者,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胡族,尤其是胡族或者胡化了的骑兵,是无可争议的人形高达。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的关于那个时代的甲骑具装,也就是人马俱披甲的重骑兵的记载,他们经常能能够以百八千人,甚至几十人的集团冲锋,杀得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丢盔卸甲,试问这样的战争机器,有谁会不去利用呢?!既然这些铁罐头基本上都是胡风强劲,那么统治者自然也是和他们一个画风比较好混,甚至像北魏和北齐这种后来汉化程度比较深的,在军事上还要吃亏呢!(与一般人的认知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反而加速了北魏的灭亡,因为六镇鲜卑的叛乱与此几乎是有着直接关系。)
其实集团冲锋的骑兵战法,最早不是游牧民族或者胡族主攻的打法,但北朝的政权,都不是纯粹的游牧,或者说胡族政权,他们有足够的冶炼技术,去打造武器盔甲;他们有足够高的动员能力和军队组织度,去建立足够强大的通用骑兵;更重要的,他们构建了一套能够长期运转,文武相济的军政体制,来让他们的这些铁衣骑士能够不管其他,只需顾眼前杀伐地冲锋陷阵。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具西方人中世纪那种一有机会就要大规模野战,而且还要血性十足地用重骑兵互莽(这个西方人还不是全部,法国人是最喜欢这么打的)的风气的时代。
这一篇主要是讲军事,下一篇讲讲北朝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