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水墨澄澈,雾霭空濛,碧瓦朱檐缀其中;一杯春竹叶,双舞醉芙蓉;桥下水声潺,桥旁茶香浓,何处复相逢?
这是我初识江南的印象。
江南,打山水词话中走过。诗人们总不约而同地将江南解构为一卷卷黑白的水墨画:砖瓦铿锵,水色温柔;繁华只在晴昼,到处粘花粘柳。疏雨后,更是艳艳绵绵,浓如酒。
词词句句中,风景早就已经满溢,宣泄的柔情欲出,却又在江南的细雨霏微中,缓缓消散了。
太柔,太清,太朦胧。就是文学关于江南的愿景。而就是这种朦胧,吸引着一代代的文人趋身江南之地,探寻一个究竟。
文学有夸大的成分,况且十分景色中又有三分因为看客自身的因素被模糊了。景因情而起,而情又因人而异,景色自然千变万化起来。以致诗词中无声的留白太多,生活化的场景缺失。由此江南景色总给人感觉太清冷,缺少了一点生气。于是,被留白的细节愈发神秘起来,抛却冷月、烟柳、词曲,究竟还有什么元素参与了江南的核心定义?我甚好奇。
传统上,江南是苏沪浙的概指。发展到现今,各城各地的风貌早就同人文景观一起发酵,渐渐地有了各异的风景。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倚长江,南濒太湖。恰到好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何谓江南水乡。堪比工笔画的古典园林,依稀斑驳却有十足韵味的古城墙,演绎着独属于苏州的江南经典。金粉地,南京城。更是江南之景的典型代表,也是文人墨客们诗词里的常客。
以南京城为引,闯进江南,一闻词墨之风。
踏上青石板,扑面而来的穿堂风夹杂着潮湿发霉的味道。穿进城南旧巷子,满目的青瓦飞檐,有点恍如隔世的诧异。总听当地人讲,一条路,半部史。路旁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密密匝匝,一颗树两个人都环抱不过来,粗壮的腰身昭示着年头,也时刻宣告着历史守护者的地位。金粉地,古都城。历史的底蕴彰显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就连街上随处可见的砖墙,普通得毫不起眼的阶石,好像都在诉说着风雨沧桑。历史给了这座城市浑然天成的厚重气质,任何赞美都显得毫不违和。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气,有生活才能有真情。观景,是探访一座城市的开始,而情起,才能有继续探访这座城市的冲动。
江南,这两个字说了千百年,词曲也传了千百篇。除却江南的水,江南的雨,江南的清风和明月,我想,传承千百年的,还有对江南执着的情怀吧。
江南光景殊无赖,水如碧玉山如黛。吴王旧苑芳草多,鸳鸯飞过斜阳外。
诗词里埋下的伏笔漫随着世事没入了苍烟丛里,今时今日,此刻江南的究竟,还须亲身来探明。
我打江南走过,望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