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以为梦想是紫色。因为紫色总代表高贵,那是灵魂的颜色。无论是追求名誉、物质、还是权利,都是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在追求中实现个人价值。
有时候,我以为梦想是白色,或者说是无色。它就像一杯装在玻璃杯中的白开水一样,透明、澄澈、健康。平凡的生活,简单的幸福,偶有闲适,去拥抱一下我的象牙塔,仅此足矣。
在迷茫的大学启程旅途上,我总记得,以梦为马,认真生活。
但我依旧站在紫色与白色的边缘线上,犹豫地凝视着梦想的画盘。
我能勾勒地,是怎样的一副未来图画?光怪陆离,繁花似锦,还是绿水青山。
她们的人生卷图很不一样,一个轰轰烈烈,一个安安静静。
在台湾做过交换生的那位学姐,就像一把火,正燃烧的轰轰烈烈。在毕业找工作时,她拿到了10个公司的offer,且都是国内知名企业。她说,她喜欢挑战人生。在面试的那段时间里,她每天准备面试材料要准备到凌晨1点。不仅如此,第二天,她要从城市的东部到城市的北部,再到城市的南部参加一场场的面试,然后在回到城市东部的家,如此循环,直到一轮轮的面试结束,城市中遍布的足迹,该是她挑战人生最好的证明吧。
王小波说: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这句话很适合学姐,于我而言也意义深刻。
世界,总是存在有趣的平衡。有火,便会有水。刘茂仪学姐就像林间的小溪,宠辱偕忘,波澜不惊,在求学路上,茕茕孑立,安然汇入一条比一条更宽广的河流,包纳海川,将丰富的知识纳入囊中。
那我自己呢?能成汩汩溪流,还是能在黑暗里燃烧的火把?
曾看过一篇帖子,主题是:三年后,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
三年后,我刚好大学毕业,正面临人生的分水岭。刚读到王安忆的一句话:“我要使我的人生,我的生活,我的悲欢哀乐,我的我,更博大,更博大,更博大。”我忍不住在日记本上写下:你好啊,三年后博大的自己。
三年后,我希望我能穿越青春成为更好的自己。对曾经无蹉跎之感,对远方无失望之感,对当下有欣喜之感。能学会细腻体贴,能因内心强大而生出的体恤式的温柔,不再被廉价的感动和言论煽动。那时的我,从陌生到熟悉,背着万水千山,挺直背影,和过去所有的渺小握手言和。
不喜争,不喜抢,我无法在此刻做出很理性的判断,未来,我到底该做什么?我只能在精神上给自己一片自由的天地,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不忘脚踏实地。及我所能及,做我想做,就像孔老先生说:随性所欲,而不逾矩。活在当下应是迷惘时候的一剂良药,不甜不苦。
无数次的念叨着:听鼓浪屿浪声,观凤凰花花开。那是年少时的梦想,那里有我梦想的学习殿堂。这条路,或许适合我。
寻梦也好,造梦也好,我相信我自己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选择什么样的路,就和那条路一起变得美好。
我仍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但我愿意以岁月作舟,青春作桨,去不停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