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遇到文明的环境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要成为自己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如何承担起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如何把这句话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具体该怎么做?对此,我一直比较模糊,因此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联想到单位近一周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承担起自己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有了一些体会。

单位近期人事变动,机构和岗位职责都有很大调整,我所在的部门调整最大。单位的领导以人为本,在变动部门和岗位时找相关人员谈话。我是临时被领导叫去谈话,交谈过程中,明白领导准备将自己安排到一个比较复杂,工作交叉重复多,而且是自己并不擅长的部门,于是提出先考虑一下再回复。

在考虑的过程中,自己内心起伏不定。

想法一:领导已经将他的安排讲清楚了,员工应该听从领导的安排,这样就不会让领导为难了(碍于权威和情面的心态)。

想法二:自己虽然不想去那个部门,但在体制之中,实际去哪个部门工作都一样,并没有多少区别,还不如听领导的安排(不想思考,怕麻烦的心态)。

想法三:自己也了解一些那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只会让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自由,自己用在生命成长的时间就会少,不能只听领导的安排(站到了领导的对立面的想法)。

那该如何选择呢?

内心拿不定主意时,想到和先生商量,又找自己目前所在的部门领导沟通,同时又听到人事调整中各种不同版本的消息,自己内心愈加不定了。

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做选择时,习惯用二元对立的思维去考虑事情,要么只想到对方,忽略了自己,这样的结果就是被动听安排,内心是委屈求全、迎合的心态;要么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又陷入到与他人对立的冲突之中。

有没有第三条路可选择呢?

很感恩自己背后有一个文明的环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遇到问题可以请教更智慧的人。于是打电话和前辈交流,前辈的一句话让自己瞬间清醒:选择都是双向的。

是啊,自己为什么只做单向选择呢?

再次审视这个事情,除了是自己认知的宽度不足,重要的还是习性做主,习惯于以前思考问题的模式,这种思考模式的背后隐藏着因为想不清楚,所以不愿从更多角度去思考的惰性思维,同时也有选择多会太麻烦的心态。

所以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原因是在面临选择时,让习性做主。以为这样省去了一些麻烦,实则是让生命处于被动、下降的状态。

承担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是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做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选择。

于是回归内心问自己,你究竟想去哪里?目前情况下,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些什么条件?即使是在体制内的环境,但同样也是训练心性的功课,每一次训练都是生命成长和升级的机会。同时想到领导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在为单位的发展方向做规划,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如果合一的去看待,自己在这个单位中可以尽自己能力发挥价值。被动听安排未必是对领导真正的尊重,主动思考作为员工如何更好地发挥能力和价值才是一种相互的促进和发展。

想清楚之后我用真诚、尊重、平等的心态找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领导认为我的想法即考虑了单位的发展,也考虑到员工个人的情况,觉得很可行,准备五一节后再和班子成员商议。

这次谈话之后,让我体会到,在事情来临时,我们如何去选择,在于我们是用觉性还是用习性?觉察到之后主动和优秀的人沟通,用正确的知见去思考,践行尊重,真诚、平等的原则,将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与生命成长连接起来,承担起自己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