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起源于《神秘巨星》之后,我的妻子追问为什么僧活中人们渴望和歌颂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相处之象几乎见不到,却是常见悲剧连连,家暴频频之景。家庭生活中男女角色该怎样正视自己,避免家庭地位不平等导致的各种悲剧问题?
其实我同样感触良多,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出现在我的家庭生活中,所以我觉得可以相对客观的说一说这个事。我觉得问题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引起的。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名词“地位”,而什么是“地位”?在社会学或人类学上是指一个人于社会上,因其社会阶级所得到的荣誉和声望。在我们所接触的社会生活中这个词出现的太过频繁,导致会有各种各样的衡量标准,形成一种背景人设,也自然形成了现在众人皆知的地位高低。人们同样习惯在家庭关系中找到这样的一种人设背景,而荣誉和声望的定义也变成了最广为接受的评判标准--改善经济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家庭“地位”的评判标准。家庭关系中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贡献的越多,其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相对越高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默认的标准,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家庭的”顶梁柱“。现代生活的基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金钱,当然多年前人们还有土地的时候,可能力气和种植技能是那时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到了当今社会,最能赚钱的家庭成员自然的在大多数家庭中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和声望,也成了家庭中最有话语权的人,家庭“地位”水到渠成。
第三个问题就是自我认知,因为我为这个家庭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不仅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也更加自我强化自己的重要性。站在自我认知的角度,放大效应会让自己感受到更强烈的自我认可和自我强化。相信大多数家庭矛盾爆发或者矛盾升级的时候,有句最熟悉又最伤人的话会脱口而出--“这家是我养的”。
社会给你的认可是不可以迁移到家庭中的。我认为家庭成员间的应该只有爱与亲情,没有我们所谓的家庭“地位”,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也不可以相互比较,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潜在的评判标准。其实仔细想想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你能赚钱家庭的另一半也能,甚至可能比你更厉害。这时候的你怎么会在家里存在某种优越感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看到的是付出,不是自己的付出,而是别人的付出。一定是有人做了另一个人不想做的事情,这种付出是应该被另一个人看到,最应该被感激。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当你工作一天,回到家没有任何做饭的欲望的时候,家庭成员的另一个人精心准备了一顿可口的晚餐;当你摊在沙发上看着无聊的肥皂剧却不愿意洗衣服的时候,另一个人把家人的衣服都洗干净整理好,让你第二天能整洁得体的出门;当你明明看见家里地面已经脏了却慵懒的不会动手时候,另一个人却讲地面擦得干干净净。那这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被家庭成员中的另一个人承担了起来,那这种付出我觉得才最应该被感谢和尊重的。
但愿你在看见家人尽心准备晚餐的时候陪着一起而不是自顾吃完或是一顿嫌弃,哪怕仅是夸赞两句或是尽可能多吃一点?但愿你在看见家人洗衣服的时候陪着一起而不是理所应当的视而不见,哪怕仅是一起凉了一两件衣裳?但愿当你在看见家人扫地的时候陪着一起而不是自顾自的慵懒在哪里,哪怕仅是帮忙拿下工具?愿每一个人能够用爱和亲情去和家人相处,感激家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那么你一定会爱死你的家人,感谢家人让你能够如此幸福。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此生相遇之后相敬如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