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飞舞的白蝴蝶,我眨一眨眼睛,不敢相信上天感应到了我的祈求,看那只只白蝴蝶在天际你拥我攘,依依伴伴的飘落下来……
你看他们,有的俏皮的从你的眼帘划过,逗弄一下你的睫毛,有的则随风飞舞,展现她那洁白无瑕的身躯,有的则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想投入大地的怀抱,却又有丝丝的羞怯,你看她调皮的落在常青树上,又滑落到那矮矮的屋檐下,化作滴滴冰水,渗入黄色的泥土中,落到哪里,哪里便是她的家,即便是转瞬即逝也无怨无悔,这是冬的使者,春的精灵,爱的化身。
陶醉于那从天际飘飘洒洒而来的斑斑点点,直到落入我手中的白色蝴蝶,在我还来不及欣赏的时候,便化作不染纤尘的小水滴从我的手中滑落了。啊,她的冰清玉洁。我想那遥远的天际定有一个长满梨花的花园,一位白衣素裹的女子婷婷地在白色花丛中舞蹈浅笑,醉倒了那片片的白色花瓣,随风和雨来到人间,能一睹冬之精灵的风采,即便是辗落成尘而又有何悔?
为了古人较劲,我愣是绞尽脑汁写了这么几段描写雪的句子。写完以后才发现,我写的这一大段一大段的,还不如人家一句一句的。雪,自古都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实景、意向、寄托……今人就算是再是妙笔生活,也很难超越古人写“雪”的那些惊才绝艳的句子。这些诗句,我们现在读的时候,还感觉到那风雪中的暖意,那些人情味跨越千年,穿越风雪扑面而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当我写下这句古诗的时候,抬头望窗外,干枯的枝干上已经飞满了她的身影,远远望去,真是像是梨树开花时的样子。这些冬之使者门,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色调,画了一幅最绝美的画卷,给这个冰冷无情的大地带来了一丝灵动,一丝朝气,一丝不易察觉的春的讯息。
我不知道边塞诗人岑塞,在苦寒之地吟出这句诗句的时候,是不是想起来家乡的那一树树梨花。此诗以春花喻冬雪,字里行间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这春意送给归乡的好友,那更是慢慢的友谊,在一场场战斗中累积出来的,足以跨越生死的友情。这友情有着金戈铁马,建功立业,快意人生的滋味。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诗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用白话邀请朋友一起喝两杯。简简单单的两句诗,成为描写雪中最温情,也最给我们想象空间的一首小诗。只有在这下雪天,我们之间的友谊才显得如此醇厚。
末尾那一句深情的呼唤,馨香而耐人寻味。每每读这首诗,总感觉是在某个风雪寒夜里捧起一杯温热的酒,窖藏在时光深处的温润与美好,就会纷至沓来,在内心里,与某些不为人知的念想交织在一起,随诗的意境蔓延,润泽芬芳。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幅雪夜深山投宿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天要黑了,苍茫的大地都被白雪覆盖,远远望去,只有几户贫寒的茅舍。这副景色本来就给我一种苍凉孤寂的感觉。这时,作者转笔一写,柴门里传来几声狗叫,原来是有人来了。
这个“风雪夜归人”,也许本来就是屋子的主人,或许是来投宿的人。不管是对投宿的人还是柴门里住的主人,总是苦难之人,我们情不自禁地给他们深深的怜念,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但是,这大雪纷飞中,他们又有一个栖息之地,这时,我们又感觉到了一丝淡淡的欣喜和人情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孤寂的,冷清的……
这首诗算是我记得描写雪的第一首诗。这首诗的画面感如此之强,几乎所有读过的人都能想象到这一副冬日垂钓图。记得初读的时候,还在纸上画过这样一幅画。人总是孤独的。不管这个世界是噪杂还是安静,我想垂钓的老人一定在享受这份孤独。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是女诗人谢道韫的诗。在古代没有基础教育的古代,女诗人算是凤毛麟角了。据说是,她改写哥哥的一首诗。不过,我认为,撒盐这种事在古人,还真只能是女人能想起来的比拟吧。这算是生活味道很浓的一首诗了。
其实,写作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明明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就是没有办法把他们写出来。就像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这首白话诗只是简单地把撒盐、柳絮这些意象,给我突出出来。我们读之觉得简单,真让我们写一个与之比拟的句子,真是难上加难。就像我们在开头写的那大段大段描写雪景的句子,读来也真是乏味的紧。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仰望苍穹,飞雪飘飘,如棉絮,似鹅毛,朦胧一片,思绪止不住也飘飞起来。正是因为思绪飘飘,诗人才能借助于神话的奇思妙想,把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被天兵天将杀败的三百万玉龙身上脱落的败鳞残甲,让人不禁有种神驰天外,气势恢弘的感慨。我现在读起来的都有点玄幻的感觉,真是可叹诗人这想象力的丰富。
同样是雪,有人想起了远方的朋友,有人想起了自己际遇,有人想起来神话里的传说,有人想起来自己做菜时洒的盐,还有人想起来春天的景色……其实,我们爱雪,不仅仅是雪本身,更是因为雪景背后那或浓或淡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