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都看到了同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功课,被气到跳河自杀,被消防员营救时仍然羞愤交加的哭喊“他就是想让我死!”唉嘘,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孩子啊,曾经带给她多大的幸福,现在就带给了她多大的伤害!
曾几何时,一个年轻的家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家中已值暮年的老人望着孩子娇嫩的小脸儿,高兴的合不拢嘴,忙里忙外,甚至感觉自己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小夫妻俩抱着软糯的孩子,妈妈自然是温柔的不能再温柔了,爸爸的心也快要被融化了。之后,生活里虽还是少不了孩子闹一闹,夫妻吵一吵,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和谐的。孩子又快又慢的成长着,时间不疾不徐的流逝着。
终于有一天,这孩子要上小学了!妈妈的心中既有担心,又有不舍!担心的是孩子能不能适应崭新的学习生活和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不舍的是那个小可人儿在怀里撒娇的模样。爷爷奶奶固然也担心,担心孩子在学校受人欺负。爸爸可能也会担心,担心老师打电话叫家长。不过,大多数中国家庭中,那个最担心孩子的人一定是妈妈,妈妈的担心不仅是纯粹的为孩子着想的担心,且这担心里还混杂了不舍、希望等许多说的清和说不清的情感。
妈妈可能唯一没有担心到位的是,学习会不会成为母子关系里的“挑唆者”!
唉嘘!在中国,大多数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妈妈辅导的!
孩子上了小学,作业量骤然增加,相对的,时间却仿佛骤然减少了!所以妈妈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孩子“作业多不多?”“作业写了吗?”妈妈问这话时孩子可能正在玩,可能正在吃,可能正在看动画片,很少有正在写作业的,更是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上了一天学回家见到妈妈,妈妈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作业!不过,这算什么?!还没有坐到书桌前呢!到那时,拼不到一起的拼音,列不出算式的数学,听写不出的单词,一个个“步步紧逼”“轮番上场”挑战着自以为坚不可摧的母子关系!再加上娃总是一副不慌不忙、岁月悠长的样子,他才不管时间时间过去了多少呢!于是妈妈的耐心渐渐地从一开始的蚕食般减少,到后面直接断崖式下跌,其过程甚至用不了一个小时!妈妈的语气越来越不友好了。时不时的数落几句,动不动就瞪起眼睛。眼看妈妈的耐心值都清零了,娃还不识时务的一会儿“我要上厕所。”一会儿“我想喝口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不留神,妈妈情绪失控,便大声呵斥起来,孩子或者开始顶嘴,或者开始大哭,妈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动起手来!一时间鬼哭狼嚎,猿啸虎啼,一声更比一声高!
这时候,爷爷奶奶来了,一脸的不愿意“还读过书的人呢,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爸爸也来了,“吼什么吼!你一吼他就会了吗?”
妈妈气炸了!“我管的不对,那你们管啊!我不管了!”
你以为会有人管吗?
爷爷奶奶?管不了。
爸爸?他聪明着呢,他才不接这烫手的山芋呢!
所以,通常最后还是妈妈继续管!大不了,今天气没消,明天气消了接着管!反正,只要妈妈还活着,只要妈妈还回家,管孩子学习这件“美差”就非他莫属!
久而久之,妈妈从娃最爱的人,成为了娃最怕的人,最后成了娃最不想见的人!
爷爷奶奶呢?还是最爱娃,娃最赖的人。
爸爸呢?还是爸有个娃,娃有个爸的一种存在。
只有妈妈,不知具体从那一刻开始,不再是最爱娃,娃最腻的那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