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妹子向我报喜:她终于跳槽到一家可以上班吃零食的公司了!
我听完一脸懵逼,可以吃零食也算一件了不起的福利么?妹子你也太没追求了!
不过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些年上班可以在工位上吃东西的公司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公司还花钱给员工买零食作为福利,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对于吃零食这件事的态度,会有从禁止到允许的转变?
显而易见,传统公司大多对上班吃东西是明令禁止的,而互联网公司则宽松许多。
如果我们把社会发展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三个阶段,那么传统公司的诞生大多是处于工业时代背景之下。
工业时代的产业特征是流水线与规模化,作为一名员工,你是嵌入在庞大而精密的机器之中的一颗螺丝钉,你的行为需要流程化、规范化、模式化,如果做不到则有可能影响整个公司流水线的运转。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还妄想上班吃零食,这不是有病吗?
而互联网时代,社会生产力被进一步解放,大量职位被机器所取代,人类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需要创造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上。因此,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自由度要求更高,上班吃东西不仅不会有罪恶感,反而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OK,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许多创业公司热衷于将零食作为员工福利。
提高员工效率
想要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企业就得帮员工打理琐事,摒弃杂念。所以才有了硅谷的食堂、BAT的无息贷款,比如谷歌新总部就像一座“可移动的中央公园”,除了跑道、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还慷慨地规划了12万平方米绿地;Facebook 为女员工提供 2 万美元冷冻卵子的补贴;Uber 和 Airbnb 则从 Google 挖走了几位蓝带厨师。这些工程都不是搞慈善,而是为了让员工更安心的工作。
办公室零食当然也是福利的一部分。如果办公室没有零食,加班的员工就不得不在为客户点灯熬油绞尽脑汁的同时还饿着肚子,没准给客户写完方案就开始写辞职信了。
提升员工归属感
创业公司最头疼的两样事情,莫过于如何招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
还有什么比管吃让人更有归属感的福利呢?员工的幸福感会因为企业老板贴心准备的茶点零食点燃。而企业对于零食茶点的精心选择也可以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暗示公司也可以像家一样温暖。
员工可能会因此对公司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感觉——归属感。该情绪可以衍生出更多美好的情绪,例如在该公司各种的荣耀感,对同事间认同感等等,进而让员工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工作,心情好了当然工作起来也充满了正能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事间的合作更顺畅。
我一哥们之前在一家食古不化的公司做电商经理,去年双十二通宵加班奋战。第二天早上他实在饿了,就吃了一根香蕉,恰好被行政看见,当场宣布罚款……四不四很奇葩?
好在,这哥们现在已经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每天加班烫火锅。而之前吃东西罚款的那家公司,已经取消了电商部,做不下去了。苍天饶过谁啊!
没钱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且不要说像上个世纪的国企那样包吃包住包落户,就算和出境旅游相比,每周花个百十来元采购零食,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投资了。
我刚参工的那两年,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因为没钱,公司福利待遇惨不忍睹,每天加班到凌晨也没有加班费,打车回家还不报销。老板也觉得过意不去,隔三差五的给我们发点雪糕巧克力等小恩小惠,算是对加班狗的一点安抚。
对于初创小公司而言,你的大部分福利肯定不可能和大公司相比,但在零食提供上的差距却可以做到很小,这可能也算是一种错位竞争吧。
你看,零食虽小,运用得当也可以四两拨千斤。成本不高,收益无穷,作为企业何乐不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