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阿木开车带木妈,及阿木的外公外婆,出门办事。
因为接到消息,外婆的一个姐姐,因病逝世。
这个姐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的姐姐。
外婆今年七十多岁,是独生女,也就是说外婆的爸爸妈妈只有她这一个女儿。
那个年代的独生女,是一件很罕见的事,说的不好听点,是会受其他人家欺负和歧视的,那个年代,家家以人多力壮为自豪,哪个家族人多,哪个就说话硬气。
不仅独生,而且无后,没有儿子,这在农村更加的忌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现在尚且如此,更何况在那个年代里。
因此,外婆的父母,领养了一个儿子,外婆喊他为哥。
外婆的这个姐姐,是她哥的大哥的妻子,因此外婆便称其为姐姐。
外婆从小到大,没有兄弟,也没有姐妹,因此特别珍惜那种姊妹情,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无妨。
所幸,这个姐姐对外婆特别好,应该说,彼此之间投缘,投脾气,互相珍惜所以像对待亲妹妹一般,对待外婆。
最后,外婆和他那个领养的兄长感情并没有多深,而和这个大姐,大哥一家,感情特别深,来往的很频繁。
外婆的子女们因此也特别感激外婆的那个姐姐,外婆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阿木妈妈属老大,她们喊其为舅妈,几个小孩对外婆的这个姐姐非常尊重,敬爱有加,因为那是外婆唯一的“姐姐”。
即便外婆的家族现在腾飞了,在当地有点名气了,招人待见了,依然不会忘记那个舅妈。
外婆的姐姐,阿木喊其为舅外,
在阿木的记忆里,那时阿木还在老家上初中,每逢赶集时,他的舅外,舅外公两人便带着一些家里种的蔬菜啊,黄豆啊之类的,送给木妈家,舅外待木妈,同样是亲外甥女那种感情,阿木那时还不懂外婆和舅外是什么亲戚关系,只知道木妈让他喊那个老人为舅外,于是他就跟着喊舅外;木妈让其端茶倒水,阿木便屁颠屁颠地跑去倒水,招呼舅外他们坐下,此时,舅外她们一般都会问句:小外孙,今年几岁啦?上几年级啦?
印象里的舅外舅外公,特别朴实,待人特别真诚,那种感情无法形容,反正回忆起来有点甜。尤其是对阿木一家,更是如此,很单纯的感情,不搀一点儿杂质。
慢慢,阿木到县城读高中了,就很少看到舅外他们了。
直到前几年,舅外的身体出现了些状况,大不如从前,便更少的出门了,阿木几乎快忘了舅外这么一个人的存在。直到这次中秋节回来,阿木才听到关于舅外的消息,谁知,竟是去世的消息。
因此,外公外婆昨天一大早便坐高铁从南京赶回老家。
阿木带木妈,外公外婆,到了舅外家,进了大门后,舅外的儿子,儿媳妇,孙子们及一些帮忙的人在院子里来来回回的走着,忙碌着。外公在外面安慰舅外公,陪他聊天,外婆及木妈则进里屋,棺材在里屋,舅外在棺材里,她们在棺材旁边哭,在追念舅外,阿木则站在里屋门外,一动不动的站着,看着棺材前摆放的舅外的遗照,鼻子酸酸的。
站了一会后,阿木走出大门,沿着乡间小路,两边都是稻田,漫无目的的走。
他在感慨,
农村里的孤独老人们,多么地可怜。
不过舅外还好,在舅外公的悉心照顾下,晚生过的还蛮舒服,幸福。
费尽毕生精力,将儿子们,孙子们一个个抚养长大,成家立业,
慢慢地一个个又都飞出去了,
有的在外打工,谋生;有的飞黄腾达,潇洒;有的在外落魄,无奈。
最后就剩下一对老人,在家。
老人们的身体出现什么毛病了,后代们不知道;
老人们的生活上需要什么时,后代们不知道;
老人们孤独落寞时,后代们不知道。
在奄奄一息时,后代们知道了,
知道时,老人已不在。
办丧事时,舅外家在外的亲戚都回来了,这个中秋节算是来个“团圆”了。
连老人生前的最后一刻都不在身边,不知是该替老人们感到悲哀,还是该替后代们感到悲哀?
这样的事例,少吗?
太多了,全国那么多的农村,每个农村都有那么几个例子。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毕竟中国的爱心是向下传递的,关注点都放在下一代上,要赚钱给他们交学费,要赚钱给他们买房,要赚钱给他们娶媳妇。
哪里再有时间和精力去给老人们?
哪里再有多余的钱财给老人们看病?
就这样,老人们就被边缘化了,老人们对此也很理解,很替他们的后代们着想,
忙,都忙……
所以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和他们说,不管什么病,能挨就挨,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舍不得花钱吶。
每次阿木回老家,只要有空,就跑到爷爷奶奶那边,陪他们说说话,谈谈心,听他们说着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阿木小时候一直是跟奶奶睡的,所以对奶奶的感情很深,一直以来,阿木对奶奶都心存感激之恩,心念抚育之恩,奶奶对阿木也特别好,毕竟是长孙,心头肉。
虽然他们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不能理解,比如,就经常误认为阿木一直是在外面帮别人开车。无所谓,毕竟是老人,老人的一切话语,一切行为都应该去包容,因为老人如小孩,你有必要去和一个小孩计较吗?
有时阿木会跟身边的朋友谈起老人这一块,有的朋友因为父母与老人之间有隔阂,而导致自己与爷爷奶奶就没什么感情;有的因为从小到大就没怎么和老一辈生活过,而导致彼此之间没什么感情。
其实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过去的就应该让它过去,
没必要和“过去”计较。
有的老人们会因为年轻时犯过的错误,而在年老时忏悔,反思,
悔过,自新~
给老人们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
婆媳问题,是导致很多隔代之间感情不好的导火索。比如,木妈,即便木妈品性那么好,依旧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多端的系统,任何一端出现问题,系统即会崩溃,影响的则是下一代的感情。
每次阿木回老家,便会安慰木妈,老人们即使做的再不对,他终究是老人;即便说的再不好听,不要去计较,不要往心里去,对于已经暮入晚年的人,还有比进入晚年更可怕的事吗?做你该做的即可,该送什么吃的,送去,该送什么喝的,送去,不求其它,只求自己心安。
孝,需传承。
传的前提,是通。
通了,便能传;
承的基础,是钱财。
有钱,方能承载。
祝愿舅外,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