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狼”一词,应该是母亲的原创。
好像是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每天放学都急急火火地蹬着自行车回家。前轱辘刚撞开大门,便喊起来“妈,我饿了!”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一句“饿狼回来了!”便算是确认我回来了,之后便专心做她的饭了。
至于心理学家提出的孩子放学后父母要问的几个引导心理健康的问题,例如“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今天有没有什么好的表现?”“你今天有没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好像,不,是确定,母亲从来就没问过我;不过,我心理还是充满阳光的。这阳光,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每天放学迎接我的那一桌子美食。
其实,也谈不上美食,都是普普通通的食材,普普通通的做法。猪肉茴香馅饺子、韭菜鸡蛋盒子、白菜馅蒸卷子、红糖豆馅包子、油渣葱花饼这些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食物,填饱了我当时日复一日的辘辘饥肠,阳光了我到家的每一份心情。
放好自行车,手也不洗,抓起食物先吃一通。母亲则边做饭边说“慢点吃,别烫着”“少吃点,一会儿就吃饭了”。待我吃个三分饱,心里有点底,暂时停嘴,母亲每每笑着说:“真是‘饿狼’啊!”
后来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住校了,三个星期回家一次。母亲总是提前问我想吃什么,之后便是一桌美味等着我。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说我“饿狼”习性未改。是的,习性未改,但母亲的味道却在经年的味蕾浸润中根深蒂固了,成了我长相依恋的一抹阳光。
如今,我每天下班接儿子放学,面对又一只小“饿狼”,真真地体会到母亲的心情。
每天放学,第一句话都是“妈妈,我饿了”!我则说:“猜猜,妈妈给你带了什么?”当我把东西拿出来,看到儿子惊喜、雀跃、狼吞虎咽的样子,我都满心的快乐。于是,投其所好、出其不意的为儿子准备一些放学后打尖的零食便成了我的乐事。
水果、甜点、奶茶、巧克力、鸡排、酱牛肉轮番上场,每每儿子都会拿着食物,抱着我说“妈妈,你太好了”!我则在一边静静欣赏着他的吃相,让我心里的美蔓延。这种心里的美,不是儿子得第一名的骄傲,不是儿子把字写好的欣喜,也不是儿子会弹奏一首乐曲的快乐;只是单纯的你是我的儿子,你在健康快乐地长大。原来母亲对儿女的爱是如此的炽烈,原来母亲对儿女的期待是如此单纯。
每次回娘家,母亲都会提前给我准备很多扣肉,一碗儿装一袋,然后在冰箱里冷冻好,之后装箱给让我拿走。母亲说:“你们上一天班很累了,到家熥一碗扣肉,炒一个蔬菜,既省事,又有营养。”老公说:“姥姥的扣肉越做越好,越做越经典了。”是啊,那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啊,愈久愈醇香,愈久愈厚重。
人生,有坦途亦有风雨。有一碗母亲的味道在心底,便会让身体有满满的力量、心里有耀眼的阳光,无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