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十九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解析: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读完这一章,心中莫名涌上一阵感触。
看着平台系统为我统计的数据,截止到昨天,我已经连续日更了535天,写了615篇文章,码了近1000000的文字,而且这还不包括一些我暂时没发出来的文章。这期间,我精读完了《道德经》、《传习录》,现在正在精读的《论语》也已差不多读了一半。离我当初给自己定下精读完《道德经》、《易经》、《论语》、《传习录》这几本国学经典的目标只差40%就完成了。
没有长期写作的人一定无法理解,每天雷打不动的必须抽出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深度的思考并做总结输出是什么感觉。
过去的五百多个日子里,我每天都要把学习、理解、思考、分析、论证、总结、输出这个流程至少做一次。
为了保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先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再翻查相应的史料,从各种资料中甄选出自己觉得可以理解且靠谱的解析,保证逻辑上的合理性;其次再将相应的道理联系到自己认知的各个领域中作一次关联思考,从各种相对应的案例中找到规律或条理;最后再以自己的方式将理解接收到的信息做一次梳理,变成文字输出。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持续阅读还是持续写作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我却硬生生的把两件事绑在了一起。
说实在的,一开始立下豪言壮语之时,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条路是如此的漫长。现在,为了保证完成这个目标,还是要在保证日常的工作生活不被过度影响的状态下完成,我全面的调整了自己的生活规律、社交模式和行为习惯。
从一开始的认为每天看一段文章,每天写一篇只是小儿科,到现在觉得能够保持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每日一更真的需要很用心。这个过程中提升的不只有我的认知,更有我的恒心和毅力。
这个过程中,我也曾想过要放弃。
可是每次看到自己已经写完的那些文章,以及在码字的过程中自己认知上的提升,我都认为自己正在一条上升的道路上前行,而且自己还没有看到山顶的风景,就此放弃真的会让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再看到一位又一位关注我的读者每天给我的留言鼓励,我都觉得自己前面所有的累积都不能就如此荒废,假如就此放弃不仅会荒废自己未来的学习动力,更加将前面所有的坚持变得毫无意义。
我粗略的算过要读完《论语》再读完《易经》,按照我现在的这个方法,可能至少还需要一个365天。相对于在这个目标上已经走过的日子,它不算长,但是要坚持写完也不易,而能否完成这个目标真的只是在我的一念之间。
坚持很难,放弃很易,不会疼也不会痒,放弃了甚至还会过的逍遥惬意。可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充满了只有开头没有结果的事情,这一生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许下的承诺,定下的目标都只是因为“好累”、“真烦”、“太难”这样的借口就可以随便,那许承诺何用?定目标何用?
相反,坚守节奏,一步一步的向那个目标迈进,回顾之时,这座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读完的经典以及码出来的文山字海,或许能够成为我此生最大的骄傲。少读一篇都会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少写一篇都不算是完成目标。
然而真的回望时,又是什么促使我在不断的前行呢?正是当初的开始,开始在平台写下第一篇文章,开始接受挑战,开始给自己定下目标,开始翻开第一页《道德经》。正是有这些开始,才有了后来的迈进和累积,才会有遇到那么多支持我的人,才会让我相信自己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有意义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终点都有它的起点,没有出发就没有到达,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想要完成目标什么最重要呢?开始很重要,如果没有开始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和存在。
然而,只是开了个头就行吗?肯定不行,只要放弃就都会半途而废,不管你付出了多少,没有去到终点就都是一种失败,因为目标还没实现。
想要完成目标什么最重要呢?坚持很重要,如果没有坚持,你就不会发现想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你就不会知道把目标变成现实是多么的值得自豪和骄傲。
因此,不管你是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想要达成目标,首先你要开始,其次你要坚持。敢于开始,你才有前进的方向;能够坚持,你才有机会看到胜利。
文章属于个人原创,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和篡改。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