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安史之乱:只因一场舞蹈成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三百斤的安禄山起兵造反,历史教科书将其定义为唐朝历史上的转折点,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更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人民的心理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和地位都有了明显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这场叛乱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如何结束的?它对后世的影响又是什么?接下来,笔者与大家一起看看这场叛乱的前因后果。

一.盛世的前奏

强大的汉朝统一中原后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古人说“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在这种惯性作用之下,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原并大兴土木。开展了以京杭大运河为首的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再次打通了封闭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丝绸之路,同时创办了科举制,为中原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隋朝运河分布图)

但二世隋炀帝暴政,在三征高句丽失败后国力衰弱,隋也就二世而亡。

(隋炀帝画像)

公元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在此基础上建立唐朝。唐朝在宫廷内斗夺权,玄武门之变已经武则天称帝的这段时间的同时,唐先后击败了东突厥、西突厥,灭掉高句丽挡住吐蕃等强敌。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在人口红利以及经济繁盛的基础上,唐朝开始了扩大版图的战争,唐朝此时国力强盛,让周边环绕的一众国家俯首称臣。到了李隆基执政中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

1.“以胖为美”的资本

天宝十三年唐朝全国的户口统计结果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人。加上隐户、佃农、士兵、奴婢、僧道等不统计人数,史学家估计全国总人口应该有八千万。仅长安城所在的京兆府“特区”就有人口两百万。而同时期全世界的人口才刚过两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食物便成了首要问题。但此时唐朝每年的人均粮食产量却达到了七百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中国历史上,这个人均粮食产量一直要等到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才赶上。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2019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影视剧中唐朝的国民个个装扮华丽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原因。面饼可以成为主食,羊肉在寻常百姓家也经常能吃到,导致唐朝真的可以有资本“以胖为美”。这也是体型庞大的安禄山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的原因之一。

2.各民族交往密切

但由于版图太过于辽阔,这时民族问题又成了首要问题。

(唐朝疆域图)

唐实行“顺其土俗”的政策让少数民族安分了不少,同时唐给了少数民族相对平等的地位,除了宰相和其他朝中官职及国防军政要职以外均向外族人开放。对待臣服的国家采取恩威并施的举措。对某些少数民族实施“和亲”的举措,也就是将皇帝的女儿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

(布达拉宫。此为少数民族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文成公主进藏也被后世作为民族间友好往来的典范)

国际贸易也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相当重视的一个问题。唐朝之所以把疆域要扩大为这个形状很大一个原因是出于控制丝绸之路的需要,为了要掌握贸易主动权。

(丝绸之路示意图,汉朝张骞出塞打通了丝绸之路)

中国的茶叶、瓷器通过丝绸之路流往西域、欧洲,换来了金银珠宝、葡萄酒、橄榄油等一些其他的经济作物。

(王翰《凉州曲》,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实现与重新打通的丝绸之路是分不开的)

唐朝定国都为长安,并兴建了大明宫。在155米宽的朱雀大街纵贯成门与皇城街道纵横的波斯城内,熙熙攘攘来往着突厥人、契丹人、波斯人、高立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罗马人;长安的太学院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学院,大批的留学生在此学习,学成归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国家汉化。也有不少留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在朝堂上担任重臣。

(日本京都。京都至今保留着在中国唐朝时期所被影响的汉化痕迹)

当然,学习是相互的。那时唐朝将北方大漠以及西域的少数民族称为“胡”,在大批留学生在太学院留学的同时,胡食、胡语、胡旋舞以及蹴鞠很快就成为了当时长安城里的时尚。无论是宫内还是民间,玄宗李隆基在继位之前就因为高超的马球技术让世人所称赞。胡人具有的洒脱、彪悍、开放的特点也在当时的汉人甚至皇帝身上表现出来。安禄山的胡旋舞特别地突出也为他平步青云做了一个铺垫。

(正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表演胡旋舞的安禄山。一个“灵活的胖子”。讲道理,你能想象得出来一个三百斤的人跳起胡旋舞来是什么样子吗……)

二.开元之治

1.励精图治的唐明皇

武则天统治时期留下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名声。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这位年轻的皇帝在执政之初意气风发勤于政务。他亲自参与了改进科举和兵役制度。甚至还几度亲自批阅县级官员的考卷。

(李隆基画像。笔者曾经在脑海里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想法:被隋文帝杨坚所灭的陈后主陈叔宝,转世投胎后成为了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死后转世成为了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死后又转世为了宋徽宗赵佶。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臆想而已。)

他在保证地方官员素质的同时,对农业也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丰收时国家将余粮收购,防止谷贱伤农;灾年时开放谷仓使百姓仍有余粮(后来宋代范仲淹的“平仓法”也借鉴了这一方式)。这种方式就使得在调动百姓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国库也存粮充足,军队也有了后勤保障。同时,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在皇帝以及权臣励精图治之后,唐王朝也是封建王朝终于迎来了最鼎盛的“开元之治”时期。

2.对权力失去兴趣的唐玄宗

也只有在这样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生产安定的时代,诗词歌赋、舞蹈、雕塑以及壁画等高端的艺术才能被普通民众津津乐道反复玩味。但艺术终归是属于少数人的,虽然总得有人仰望星空,但也不能全民都去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而李隆基在执政中期,面对如此文艺并且繁荣的长安城,他逐渐对权力失去了兴趣,转而把重心放到了诗词歌舞上。

在见到自己儿子的妻子杨玉环后,李隆基终于彻底放飞自我。

(杨玉环画像)

3.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在遇到杨玉环后,逐渐发展变成了以女人为中心的生活。“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以女人为中心的生活必然会逐渐奢靡,权臣百姓也纷纷效仿,至此,开元之初的节俭之风荡然无存。但好在此时的国库还算充裕,国家还能维持住统治秩序。

(《霓裳羽衣舞》。相传此曲为唐玄宗所作。)

4.怛罗斯战役

就在此时,整个唐王朝乃至全世界遇到了一件决定世界走向的大事——怛罗斯战役。

公元751年,强大的唐帝国军队在高句丽大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带领下灭掉车迟国和石国等一众小国后,遭遇到了同样处于强盛时期的大食。也就是正处与阿巴斯王朝的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在击败东罗马帝国、灭掉萨珊波斯帝国后版图开始与唐接触。

(阿巴斯王朝版图与唐接触)

阿巴斯王朝的军队多次袭击唐军失败。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高仙芝决定主动出击,但由于对形式的错误判断,孤军深入的三万唐军遭遇到了十五万阿拉伯军队的围剿,几乎全军覆没。随后双方你来我往前前后后又打了许多次,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双方都开始意识到对方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意识到虽进攻不成但防御尚可。于是双方后来也放下武器,互派大使建立了外交关系。

虽然从这个历史角度来看,怛罗斯战役这是一次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但自此开始,中国开始停止了向西的征讨,武力扩张辅之以文化统治的大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宣告结束。虽然后来蒙古的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但却没有多少中华文化的渗透在里面,对世界而言,这更像一次脱胎换骨。欧亚大陆的旧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突如其来的蒙古军队所铲除,为本土的新思想新势力留出了生长空间。为文艺复兴的开展创造了先天的历史条件。

(雕像大卫,米开朗基罗所刻。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三.安史之乱

1.唯知其将之恩而不知有天子

节度使,意指节制调度。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派任节度使。这是唐朝为了维持对外用兵或是镇守边关而设置的官职,起初的节度使只掌管军事事务。到开元末,随着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主用各种手段将农民的地占为己有,尤其是灾年时使用的“以钱粮换地”的手段。许多劳动力因此丧失土地成为流民。中央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维持统治秩序,将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用雇佣大量流民成为职业军人的方法来缓和社会矛盾。这时候游牧民族铁骑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强,国家正好需要可以长期驻守边关的快速反应部队用来防范少数民族的武装侵略。

(唐朝的节度使)

但人一多开销便大,军队开始面临吃饭的问题。为缓解庞大的军费支出,中央允许军队在边境屯田耕作,以此来缓和中央供给不足的局面。而主持屯田耕作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节度使的身上,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大,节度使逐渐掌管了自己辖区内的军事、行政、民政、财政以及生产和税收。在辖区内吸收流民补充军员的任务也落到了节度使身上。这样很容易使辖区内的人民出现“唯之其将之恩而不知有天子”的情况。

前面已经提到过,在怛罗斯战役之后,中国停止了向西的征讨。这时候对外用兵的需求已经大幅减少,节度使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内。并且唐朝有不少边将官员回到朝廷后被封为重臣甚至宰相的先例。这也让中央官员与边关各镇出现对立之势。

2.李林甫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玄宗李隆基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不仅没有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反而还使中央的贪腐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代贤相张九龄被李林甫所代替。

李林甫在皇帝放飞自我之时几乎独揽朝政,虽然他早期也做过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例如为皇帝解决部分财政问题的事,但是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用的手段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大批贤良遭到迫害,科举制度逐渐形如虚设。

(李林甫画像。成语“口蜜腹剑”最早便是用来形容他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他渴望征求全天下的人才,于是下诏,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然而当朝宰相李林甫却害怕殿试时,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于是就向皇帝上表称:这一次来参加朝廷选拔的人才当中,全部都是才能不过关的人,称不上人才,如果把这样的人拉到皇帝面前,恐怕会侮辱了皇帝的耳目。他对前来应试的人才故意刁难,把诗词歌赋等统统过了一遍,筛选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中选。李林甫立即将此事向皇帝上报,并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杜甫也怀着雄心参加本次考试,但因此认清了官场的黑暗)

在李林甫的手段下,任人唯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最致命的后果是中央军队腐化严重庸才流入,军队缺乏管理和训练,而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却日益增大。安禄山本是一个吃了败仗被押解回长安准备问罪的胡人兵马使,但安禄山通过贿赂官员洗脱罪责,加上他高超的胡旋舞技艺也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很快便平步青云。李林甫考虑到胡人是不能做宰相的,但为了迎合皇帝,他上奏推举安禄山为东北三镇节度使。其一,为了减弱节度使对他相权的威胁;二来可以把安禄山变成他自己的党羽。三镇节度使的兵力足足有十五万人,力量已经盖过了中央。而皇帝还在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3.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李林甫病死后,原本是杨玉环的族兄出身的杨国忠凭借着会迎合和贿赂的天赋当上了宰相。升任宰相之前因为争宠杨国忠已经成为了李林甫的政敌,安禄山作为李林甫的党羽也与杨国忠交恶。双方发动了许多震惊朝野的党派之争,但唐玄宗却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

(杨国忠画像)

而杨国忠乱政的本领相比于李林甫那叫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自己没用就特别喜欢嫉妒,这使得中央更加地腐朽。他不懂兵法却又好大喜功,对南方几度用兵失败不说,还导致南方少数民族与唐交恶。安禄山在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都受到威胁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发动兵变。

4.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关于“安史之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学界至今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联合造反;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安史之乱以安禄山起兵为始,史朝义自杀为标志而结束。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安禄山的属下骑兵精锐,剑指中原。

(安史之路路线图)

由于安禄山在东北的势力过于庞大,所以叛军很快便占领了河北随后直冲东都洛阳。唐玄宗直到12月22日也就是六天后才确信“亲儿子”安禄山是真的要造反。于是他命令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帅东征安禄山保卫洛阳。由于唐军的主力还在边关并不能及时赶回,高仙芝与封常清只得临时在长安招募、洛阳招兵,但找到的都是些市井子弟,没有战斗经验,并且也没有时间训练他们。所以虽然安禄山虽然遇到了大军抵抗,但很快便将其击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攻入了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国号为“大燕”。

5.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撤出洛阳后,在潼关再次集结兵力,同时调回部分边关兵力,并且在潼关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因为潼关易守难攻,只需在此坚守等待增援是正确的做法。但谁都没想到,后方又出了大问题。朝廷文官的腐朽使他们对武将立功十分忌惮,并且使得玄宗对武将产生怀疑。加上高仙芝本身也是高句丽大将而非汉将,这也就成了文官们诬陷高仙芝的有力证据。随后封常清和高仙芝以勾结叛军避战不出的罪名被处斩。

6.北斗七星翰,哥舒夜带刀

新将领是已经年迈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对兵法的熟悉正确地判断了形势,上任之后立刻下令加固城防与深沟高垒闭关坚守。安禄山几次强攻都遭到了挫败。

(哥舒翰画像)

而与此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与同为叛将的史思明激战。战争打得有来有回但总体还算顺利。哥舒翰此时认为,叛军因为劳师远征的缘故已经在逐渐松懈下去,在占领区不得民心且后方失利的情况下很快便会自溃。

可是唐军的失败也是来自于后方(你没看错,又是后方。)宰相杨国忠怀疑哥舒翰在为自己谋私所以才避战不出。加上此时安禄山故意派老弱病残在阵前骚扰唐军,让玄宗和杨国忠以为安禄山大势已去。于是玄宗下令逼迫哥舒翰出关剿灭叛军。在百般劝解无果后,哥舒翰含泪出击安禄山。安禄山佯装退败诱敌深入,在灵宝山的山道上设下埋伏,二十万守军覆灭。哥舒翰也被属下绑赴敌营。

(《哥舒歌》为西鄙人歌颂哥舒翰所作,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意难平啊意难平。)

7.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次出击失败也让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战果功亏一篑。此时长安城已经门户洞开难以为继,安禄山的精锐步骑开始全速冲往长安。玄宗和杨国忠在得知消息后惊愕不已,随后玄宗扬言要御驾亲征,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禁军集结完毕之后,在公元756年6月12日黎明时分,玄宗逃出长安向蜀地而去,真就来了个反向“御驾亲征”。

8.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在十四日晚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士兵得知安禄山已经攻入长安,这时士兵们的家眷还在长安。于是军心忿恨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在当晚营队休息时有人大喊了一声“杨国忠造反”,于是士兵哗变,诛杀了宰相杨国忠。但士兵的怨气还没有消下去。陈玄礼为稳定军心,向玄宗示意诛杀杨贵妃,玄宗没有回答,算是默认了。

(马嵬之变。“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9.一路向北

在杨贵妃自缢以后陈玄礼赶紧跑到了玄宗面前认罪,玄宗知道陈玄礼此举是为了保护皇帝自己,所以他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但此事也使玄宗威信扫地颜面无存。

太子李亨在陈玄礼表示效忠玄宗后仓皇出逃。史学家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此次事件是由太子李亨和禁军首领陈玄礼共同策划的,其目的是夺权。所以李亨带领亲信离开队伍向北而去。

(唐肃宗李亨画像。“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

太子李亨在出逃一个月后抵达灵武(今宁夏境内),于朔方各镇节度使会和后才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来到灵武三天后,也就是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宣布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史称唐肃宗,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此时在四川的实际兵力不足两千,无奈之下只得默认。

(《玄宗幸蜀图》。玄宗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父慈子孝”。)

唐肃宗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两人同属中书省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奉令征讨叛军。9月17日,以朔方军队为主,包括回纥、西域以及部分阿拉伯人的军队组建起来,开始东征收复失地。在河北击败了史思明,使其退守范阳按兵不动。

10.安禄山被刺杀

此时叛军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安禄山因为打仗造成的劳顿视力不断衰退,性情逐渐暴躁,经常打骂左右侍从。儿子安庆绪感受到了父亲的逐渐疏远并有立小儿子之意,于是他决定首先出击。在公元757年正月联合了安禄山的左右侍从将安禄山刺杀,并对外宣称安禄山病危驾崩。安庆绪自立为帝,把注意力放到了江南。

此时北方的唐肃宗的统治集团依然在控制着江南,淮河流域的赋税是官军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而且官军的主力尚未到达江南。安庆绪便立大将尹子奇为节度使,率领十三万士兵南下扫荡河南,其目标直指江南。河南唯有睢阳城还在坚守。

11.安史之乱中的大功臣

唐河南节度使张巡此时坚守睢阳城。因为睢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睢阳是京杭运河与其他运河的重要节点,如若此处失守,整个运河会因此被阻断,中央与江南的联系也会被堵塞。

(张巡画像。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评价张巡说,“张巡守睢阳,食尽而食人,为天子守以抗逆贼,卒全江、淮千里之命,君子犹或非之。”)

张巡在周边的县镇集结兵力后仍然不足六千人,所幸睢阳城并不大,且城墙高耸,与敌人的接战面不大,所以张巡得以坚持了十六天,俘获六十多人,歼灭两万多人,使得尹子奇不得不退兵等待增援。

(睢阳攻防战)

两个月后,尹子奇的增援到来。张巡此时显露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擂鼓造势后,几次在夜里假装假装出击实际上按兵不动,等敌军疲惫后又来个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有当年诸葛亮在汉中之战的风采。

张巡军中神箭手有许多,张巡一直想找机会直接射杀尹子奇(在出阵指挥时)。但尹子奇老奸巨猾,有替身布在军中,所以张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一次两军对阵时,张巡命令士兵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入敌阵,敌方士兵以为城中已无箭,欢天喜地的交与尹子奇查看,殊不知城楼上的神箭手们正在盯着这支特殊的箭眼睛一动不动。在尹子奇接过箭的同时,城楼上箭阵齐发,其中一支正中尹子奇左眼。张巡立刻下令出城厮杀,取得了优势击杀比。

张巡一直利用各种手段保卫睢阳,从757年正月一直坚守到了十月。为牵制敌方主力作出了卓越贡献。直到城中弹尽粮绝,睢阳城被攻破,张巡被杀。

笔者的话: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古代战争要死攻一座城而不是绕过呢?其实这是因为古代士兵的机动性非常差,不然秦始皇也没必要修驰道和直道了。在机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战略大地图的迂回包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在行军途中,军队必须需要城中粮草的补给。一座城相当于一个补给站,如果绕过它们,让补给从后方运输到前线又会把弱点暴露给城中的守军。守军从城内出击必然会让前线的大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并且会被包围。每一个城镇也是一个强劲的军事存在。所以古代的进攻必须要攻占沿途的城镇而不是绕过。

虽然睢阳最终失守,但是张巡在牵制敌方军队一年后,安史之乱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2.战略反攻阶段

在张巡坚守睢阳的同时,唐肃宗李亨和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朔方经营了半年后已经有了十五万兵力,而此时叛军在关中地区以及长安的军事力量不及他们的一半。官军此时的军队大多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彪悍的少数民族军队组成。官军在长安城外的香积寺大破敌军,歼灭了六万余人并成功收复长安,此时是公元757年六月,张巡还在坚守睢阳。

官军在长安整顿了三天后继续追击绞杀在关中平原的叛军,几个月后成功将全部叛军逐出关中。在唐军再一次杀出潼关之后,安庆绪带领他的部下放弃洛阳逃亡邺城。十月,也就是睢阳城失守的同时,官军收复洛阳。

南下的叛军没有了洛阳的支持,很快就被南下的官军以及镇守南方的部队击溃。

此时中原大部分地区被收复。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被后人称之为“老杜生平唯一一首快诗”。)

但很可惜的是,唐肃宗李亨并没有趁胜追击安庆绪,而是把他的重心放到了治理长安以及迎接太上皇唐玄宗归来上面。并且早年的宫廷内斗导致了李亨内心孱弱,使得他对武将产生了忌惮。这使得安庆绪有了充足的时间在邺城重整旗鼓,在757年十二月重新集结起六万兵力。并且,在此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安庆绪未被唐军进攻。与此同时,史思明在范阳还有八万兵力。

13.邺城之战

758年九月,唐军集结九个节度使共二十万人围攻安庆绪,邺城之战爆发。

(邺城之战路线图)

但出于对武将的忌惮,唐肃宗李亨并没有设立元帅而是让宦官鱼朝恩作为监军。

(宦官鱼朝恩画像。此人没有任何军事才能)

二十万大军出击居然不立元帅并且让一个宦官作监军,所以二十万大军只是声势浩荡而已,难以协调配合。加上天气恶劣,两次围攻安庆绪但却被史思明截断粮道而败退。

公元759年三月,唐军向西撤退,史思明再次率领军队攻占洛阳。

(史思明画像。)

邺城之战,唐肃宗李亨在安顿一年之后才下令征讨敌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当时追击敌军时所拥有的优势,并且不设元帅,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久攻安庆绪不下,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最终造成了大溃败。同时宦官鱼朝恩把邺城之战的败退的原因归结于郭子仪的失职。郭子仪因此被召回长安后解除兵权。

(郭子仪画像。)

14.尾声

邺城之战使得安庆绪实力大退,史思明的实力得以壮大。此时史思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他在杀掉安庆绪之后在范阳自立为帝。

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但史朝义没有才能去统治,导致内部人心不齐。

761年年末,肃宗病危,命太子李豫监国。

762年五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去世;过了接近半个月后,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李亨去世。

唐代宗李豫启用唐朝将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进攻洛阳,连续取得胜利。

763年史朝义家眷被唐军俘获。范阳守将献城投降,史朝义自尽。

从公元755年十二月至公元763年二月十七日,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三.安史之乱对后世的影响

1.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安史之乱被定义为民族矛盾,且最终也被平定。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带领的军队百分之八十都是汉人,官军的部队有许多少数民族。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只要是外族肯定是窥伺我中原的富饶。一个开放的中国渐渐走向了封闭,从世界中心的地位变成了与世界脱轨的状态。虽然后来明朝有过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扬国威,与不久之后欧洲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种“华夷之辩”在清朝彻底达到顶峰。明后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和闭关锁国的实行让中国开始远远落后于世界。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才再一次打开。

2.宦官乱政

任用宦官牵制大臣成为了统治者维护权力的一种方式。但宦官权力日益增长也成了统治者的阴影。宦官集团逐渐掌控了宫中的禁军,也就有了掌控天子的权力。826年年底,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所杀,另一位宦官王守澄立文宗李昂为帝。但李昂不甘心被宦官所控制,于是与大臣计划诛杀宦官,夺回属于中央的权力。一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仇士良骗至禁军卫队的后院欲将其斩杀,但却被仇士良提前发觉。由于宦官掌握着禁军,所以朝廷中重要官员以及家眷连带一千多人被宦官尽数杀害。史称“甘露之变”。

宦官乱政在明朝愈演愈烈,进一步化变成了“东厂、西厂”,此后历史上出过不少有名的宦官。魏忠贤便是其中的代表。

(魏忠贤画像)

3.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之后,唐任命了大多数功臣、降臣以及少数民族部将为地方节度使,这也是他们当时跟随唐肃宗李亨平定叛乱和投降的条件。节度使的权力在安史之乱之后没有得到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但当时还尚未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虽然多数的节度使还是听从中央调度,但在地方的自主权非常大。805年,唐宪宗和宰相元衡曾商讨铲除几个势力比较大的节度使。但没过多久,元衡大白天走在大街上遭到刺客刺杀。皇帝不敢追查,此事便不了了之。

一国的宰相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且没有人敢过问,这就使得节度使越来越骄横。最终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了一百多年。

4.经济及政治

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的流民纷纷逃亡南方,因为南方少战乱且较为安定,这就开始了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大幅度增强。并且北方人民的迁移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南方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扩大。一直到南宋定都杭州,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安史之乱也使关中地区人口锐减,据粗略记载,安史之乱共造成了整个中华大地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损失了三千万左右的人口。劳动力大幅度锐减,关中地区民不聊生。赋税减少,统治者为维持国库又不得不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导致唐中叶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唐朝的国力渐渐衰弱。唐末黄巢起义更是给整个唐朝来了致命的一击。

(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画像。“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到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公元907年自立后梁,唐朝覆灭。五代十国的时代开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