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分钟,轻松了解一个字
经典小楷赏析
字帖来源:“龜”字选自文征明·《落花诗集》,选句为“(观里又来刘禹锡,江)南重见李龟年……”
在传世的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卷》中,有两件几乎可称是“双胞胎”之作。一为苏州博物馆藏《落花诗卷》(以下简称“苏博本”),金粟藏经纸本,内纵14.5厘米,横193.3厘米。另一为香港艺术馆藏《落花诗卷》(以下简称香港本),原为香港收藏家刘均量先生虚白斋旧藏,尺寸不详。
落花诗中的龜 :
龜和夀大概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两个字,各种名家,书家,都会将其进行演绎,落花诗中的龜也不是常见的规范写法,以行书的写法为主,楷书的笔意为辅,或者说是行书楷化的写法。
从形体角度欣赏龜:第一,因为乚的存在,龜字应该以特殊的结构特性来分析,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提倡的科学思想读书法,就是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抽象,龜字,如果暂时不考虑乚弯钩以后的形态,可以看成:上下视角——上收下展;左右视角——中轴呼应。
从结构角度观察:只要将右面的目和上下的结构结合,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横笔等距,这种从上到下有明显层级的字,一定有等距问题,具体字例要具体分析,或略大,或略小,但是等距的逻辑是不变的。
观察“乚”:乚是这个字的魂,也是这个字脊梁,权重最大的要点是写直,第二个是“拐弯”,要有弧度,不可折,第三是最后的拖尾,字帖的拖尾没有挑勾,使用顿笔收尾,别有风味。
换个视野瞧一瞧
识别出手写楷书与常用印刷字体的典型差异,辅助楷书特点记忆。
区别①:前文多次提到过,宋体字没有分别心,部首间的宽度都近乎相同,而楷书永远强调主次。
区别②:楷书中的竖弯钩,无论是弧度,还是拖尾的长度,都和宋体字有着显著的差异。
区别③:(和①略有重复)从上到下,宽度是层层递进的。
看得明白,写得轻松
掌握好三个视角(形体、结构、姿态),书写进入新层次。
形体(从外向里看)
上下视角——上收下展:危字头(撇+折撇),在这种结构中就要收敛,可对比急的写法;然后层层递进,一层层的增宽。
左右视角——中轴呼应:中轴就是中间的竖,有中竖的字,多数左右要呼应,以显得平衡、稳重,所以要注意宽度接近。
结构(从内部观察细节)
- 等距——横笔等距:横笔多的字,就要注意横笔间的等距,还要注意这个部首和上下部首或者笔画之间的关系,是否也需要注意等距。
常用部首
- 乚:竖弯钩集难度和美貌于一身,龜字有没有神采,全靠这一笔。
笔顺演示
“龜”字的字形演变:
(上图截取自象形字典http://www.vividict.com)
“龜”的造字本义:鳖目动物,一般具有厚重、梅花状的四肢和高耸的圆形甲壳。
笔者认为,龜字是象形字的巅峰,无法想象如何将一个动物写得这么形象、生动、还赋有神韵。
科学欣赏,科学练习
练字前的准备工作是看得懂,如果期待再上层楼,需要刻意练习。
模板共享:公众号回复——云盘
“每日一字”的单字模板(001-365)已经全部更新完毕,可随意下载,打印即可练习。
不同字帖的归类工作正在进行中,可以进入相关目录查看。
龜的练字体会:
写法:龜的古碑帖写法非常多,字帖选的字基本按着行书的写法楷化了。
危字头:和前面的急(296)比较,危字头要小很多,这个部首是根据整体结构有所变化的。
乚:以腕部为支撑,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行笔,在拐弯处,拇指开始向右发力,而食指继续保持笔速,直到拐好弯,进行横笔操作,最后的钩为顿收。
左面:从象形来说,左面是两个爪子,注意和乚拉开一点距离,字帖中没有等距。
右面目:注意左右的拉开距离,保持形式上的呼应,最后还是要注意等距,沉住气,把字写完整。
历史信息:
謂(304)|左旁小者齐其上
感(303)|顶天立地
密(302)|天覆者结构
侖(301)|上展下收
景(300)|横担者结构
字帖公众号“开心练字”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