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传染,和乐观的人在一起,会得到很多正能量;与负面情绪多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你也会消极起来。
读书也会传染。今年六月初的某一天,在妹妹家里发现了一本《康震古诗词81课》,随手翻了翻,发现字里行间做了许多标记,便问妹妹这是谁看的书?妹妹告诉我是她自己看的,我问她是刚买的书吗?她说是的,买了半个月了,写得非常好,所以一边看一边记,于是我立即下单也买了这本书。
书到手后,就立即将正在进行手写摘抄的内容改成了这本书的内容。每天看一讲,然后摘抄诗文和主要内容。
从6月4日开始到今天为止,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一字一句读完了这本书,一共81课,408页。抄写在笔记本上是81页,今天圆满结束。
说心里话心中有一些窃喜,这是今年以来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本书作者康震在后记中是这样说的:“一首诗,不管怎样穿越时空,诗人浸润在诗中的创作初心恒久不移,这是诗作的内核。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一首诗的感受理解也各有不同,这是诗作内核的丰富与拓展。所有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一首诗也才能真正进入不同时代的人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遇见好的书,读着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词,读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欣赏没有见过的风景,遇见更好的人,从中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使我们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真是受益匪浅。
衡量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的内容,或者记录要点,概括一本书的内容,转述一个观点,摘抄名句警言,只要这样做了,学习效率就会提升。如果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会,一定收获更多。
最近在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自幼就在“秦淮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生活长大,因为在雍正元年初,曹家由于受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牵连,遭受一系列的打击,全家从南方迁回北京城内居住。
经历了生活重大转变的曹雪芹,晚年结庐在北京西郊,他在极度的贫困生活中,批阅十载,增删十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写出伟大的巨著《红楼梦》。终因独子夭折,贫病交加伤感长逝。我很佩服他顽强的毅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命运的幸与不幸中构建了自己永恒的生命。
据说,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已经流传问世,也就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说法,可见《红楼梦》在当时的影响。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书中保存有两百多篇诗词曲赋,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我也试着摘抄了一些诗词,但是自觉工程浩大,且内容不易理解,厚厚的书摘抄了没几页就放下了。
凡事能够坚持不懈真难,贪图安逸也是人的本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