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乘凉,随手拿起一本闲置了许久的《读者》翻了起来。炎热的天气,心情也一样随着躁动不安,一篇文章几分钟便阅读完毕,如同走马观花,心思不知漂浮在何处。
直到杂志几乎翻阅了一半,一张绿色的草原图片吸引了我。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在蒙古包里大快朵颐,围着篝火,伴着马头琴悠扬的声音起舞,享受草原的滋味,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尝过那拉提的五百种滋味》描述的是一名游客在新疆那拉提草原上十天的经历,作者体会了那里的五百种滋味:甜、咸、酸、苦,粗粝、温柔、缠绵、清新……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文中关于景色的描写,那细腻的描写手法,柔软,却直入人心。其实,这种文章不是没有见过,只不过心灵的土地上许久未曾降下文学的甘霖。而这篇文章,让皲裂的土地重新受到了滋润,让躁动的心静了下来。
我将之前翻过的文章重新品读了一遍,酸中带甜,苦中有乐,人生百态,尽显其中。我突然羡慕和敬佩起这些妙笔生花的艺术家,能用最优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想,如果读书只如同我方才这般,每篇文章都草草浏览一遍,丝毫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那真不如仰面而睡。作者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没有丝毫交融,没有一点升华,读任何一本书都会味如嚼蜡,面对心血来潮买回家的书,也只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窗外的鸟鸣不知在何时停了下来,窗里的风扇依旧在不知疲倦地摇头。而此时的我,却进入了一个草原的世界。
回忆上次入心的阅读,还是在半年前。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我珍惜每一刻,去汲取书中的营养,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去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书中,我看到了《卑鄙的圣人》里曹操的奸雄面孔,看到了《三体》里宇宙的终极模样,看到了《空军飞行员》里圣埃克苏佩里在飞翔着、思索着……
这就是读书的滋味,被杂事缠身的我,已许久不曾体会到。只在年少时,用一颗纤尘不染的心去读书,方能有这触及深处的柔软。长大后,心灵被世事蒙上了一层灰尘,让我们逐渐丧失了这种享受别样滋味的能力。
读书,让我的心静了下来,让我能够有时间去擦拭一下,去看看内心最本原的颜色。“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成为六祖之前,做好神秀也很不错。
孔明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而,不读书何以静心,不静心何以读书!
一篇好文章能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故事,一本好书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新的生活,这就是读书的魅力。行万里路,让身体在路上;读万卷书,让灵魂在路上。受到世俗的牵绊,我们不大可能让两者同时前进,但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没有去过那拉提草原,可是我知道了那里的天空、那里的草原、那里的篝火、那里的姑娘……
这,就是读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