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在感情上很容易厌倦,除了小打小闹的懵懂初恋,大部分恋爱都没超过两个月。恋爱,又分手,又不分手,又单身……周而复始,每一次结束都是伤害。
朋友总挤兑我说:看你,谈了那么多次,现在还单着,不是白谈么。是啊,人为什么要谈恋爱呢?
去年有部热门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满心以为是我这种恋爱失败者的宝典,能从中找到答案。
然而这部剧讲的是两个恋爱不适者,社交恐惧患者,反婚姻分子。
我们这代人对婚姻早已不那么固守。有离婚的同学来找我喝酒,给出几个忠告:1、不要太早结婚,2、婚前不能忍的,婚后照样忍不了,3、对方的父母可能就是TA本来的样子。
两个全然不同形状的个体之间的契合有多难,关系里的纠葛,也从来都是各执一词。想起有个前男友曾说,婚姻不过是在爱的光环下,将两个人的资源最优整合,解决彼此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吧。
说这话的男人,为我的恋爱长度创造了一个奇迹。和他认识1251天,谈了1251天的恋爱——但其中见面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多,是的,就是传说中考验自我的「异地恋」,而且,并没有修成正果。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双方都能预见到结局。确立一段关系就像是进入一片黑暗森林,幽深错乱,相互揣测,步步险招,走着走着,你会忘记那个入口,也忘记自己为什么要进这片森林,以及进来之前警告自己的一切。
我有时候觉得,爱情是反宗教的,是人类自大(ego)表现的极致。
在爱情里,人们不再迷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是相信自己能征服对方,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只有一瞬间。在爱情里,我们肆意妄为,霸道独裁,歇斯底里,有时候「道德」和「法律」都在这个结界里失效——这不正是人类想象的乌托邦么。
尽管我们嘴巴上说着「累觉不爱」,但一旦出现新目标,又总是幻想着「这个世界上总有个独一无二的人在等着独一无二的我」,我们称之为「真爱」。
如果「我」,普普通通,有诸多缺点,无多大成就,只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存在。如果一个生命,湮没在人群中,个体经历只是为了重复、并验证人类的普遍经验。
那我,又凭什么妄想有一个人只是为了我而存在,只爱我,爱我的一切,像我爱自己一样爱我呢?
然而,陷入爱情的时候,我并不会想那么多,我又被那个妄大的自我控制了。
我会被荷尔蒙刺激,被多巴胺诱导,和见面没多久的他确立关系,彼时并不知道爱情是需要深刻的了解和信任。
会轻言「永远」,天真地遥想根本不确定的未来,深信不疑地说出一些天方夜谭的情话,当然,后来的打脸也是痛得很。
会不计回报地付出,付出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却在疏离时才发现,这一点点的不对等,都记在自己心里。
你问我异地恋苦不苦,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自然是苦的:在一起的时候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过程中又顶着一些压力和惶恐。双方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且没有过共同一起度过的经历。我记得那时候两个人经常动不动打趣说要找别人,总是在不断试探和反复验证这段关系。
就像行走在薄冰河面,别人不说,你自己察觉不到,总觉得彼岸触手可及,挽在一起的手不可能会放开。而等到真放手的时候,才发现维系彼此之间的,真是一点细如蚕丝的缘分。
其实现在的自己,以及当时苦心劝告的其他人,都是局外人。你看乞丐可怜不,但乞丐并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他想好了自己要做乞丐,如果他成天觉得自己苦哈哈,就不会继续做乞丐了。
恋爱就像个魔性游戏,Game over弹幕不出现,你总以为自己能赢,全然不觉血条已经所剩无几。
从飞信到易信,从米聊到微信,聊天记录里99%都是屁话。甜言蜜语没有多少,吵架时的狠话倒是说起来比谁都狠。甜蜜的时光好像就是一瞬间,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挣扎,工作,现实,争论,逃避,不再争论,最后「啪」的一下,就像电影突然谢幕,花费很长时间经营的关系,说推倒也就一条短信的事情。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的最后,自然是烂俗的男女主角在一起大结局。此前的所有反恋爱反婚姻言论,不过是为了让压抑的现代人宣泄一番,真正能做到单身主义者,在现实中,少之又少。
有段时间听好妹妹那首「我到外地去看你」,之前觉得这个乐队好三俗啊,但听到那句「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年轻的你」,眼泪还是一个止不住。就像第一次被甩时跑到KTV里咆哮,一边唱一边哭一边惊讶:原来流行歌里唱的,都是真的。原来大部分人在爱情里,都是同样的面目。
于是我明白了,恋爱并不高高在上,也非现实功利。就像工作狂身体不好还是要加班,洁癖患者房间乱了要收拾,在中乙,总会有个时间点,或许碰到某个人,或许发生一些事,或许只是不想一个人在全家吃盒饭,让你觉得:不想单身,就恋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