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走着去上班,只是走。
沉默着出发,快步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享受着早晨清冽的空气,任思维纵横驰骋,不受拘束。一天之中,似乎只有这一会儿是属于我自己的,只有这一会儿能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活着。而片刻之后,我又将带起面具,收起微微悲伤的心,去做那份并不喜欢的工作。
我是个从小懂事听话的女孩,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埋头苦学,成绩也不错。那时候生活单调乏味,目标简单明确:升一个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年少的我不知道,目标明确,竟然也是一种幸福。我从未想象过高考之后的生活,仿佛那都与自己无关。高考结果尘埃落定,虽被第一志愿名校录取,却被调剂到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啥的专业,很快陷入迷茫。不幸的是,那个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我以为,不必多想什么,考好每一门专业课,拿下每一个“有含金量”的专业证书,自然会迎来自己满意的未来。在宽松悠闲的大学校园里,带着这种思维,我放弃了每一个能重新选择的机会,一晃七年即逝。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这个闹哄哄的城市,糊里糊涂的去了一家国有银行上班。
每天上班盼下班,工作日盼休息日,竟已经两年多了。日复一日,渐渐感觉灵魂在枯萎,思维变得麻木不仁。多盼望有一天重拾自由,所有时间属于自己,爱干嘛干嘛,想想那竟然是退休之后,不禁心里一颤。我终于决定,这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我不要这样老去,不要这样过自己的一生。毕业后,我和相恋十年的男友,也是我的初恋结了婚,我每天感受最多的竟不是幸福,而是因不想上班的难过和痛苦。这必须停止。
然而问题来了,我喜欢什么?从小到大日复一日,为了每一门的高分数埋头苦学,大学后又无头苍蝇般考了一堆这个证那个证,自以为每天做了应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到头来连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了。我到底喜欢什么?一时间脑海如冷寂的荒野,茫然四顾却空无一物。多年来应试教育下,想都不想的一路向前,周围人包括自己都以为是对的,原来却是个巨大的骗局。
回想起小时候,上幼儿园之前,妈妈把我抱到沙发上,在我跟前的桌子上放上几只彩笔几张白纸和一些零食,我就能一动不动的画一整天画。那时候的梦想是当个画家。上小学和初中时,第一次读小说感到无比兴奋,后来读到好的文章便忍不住高声朗诵,在自己小屋里踱来踱去,也不时沉溺于自己写的、语文课上被老师当范文朗读的作文。那时候的梦想是当个作家。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梦想被自己贬低为幼稚又被排除了脑海?多年前某个宁静的晚上,若能伏案专心画一幅画,或者写一篇随笔,夜里便可带着微笑入睡。中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常想,若能有时间每个晚上都这样度过,该是何等幸福。然而上了大学,90%的夜晚我都有时间这样度过的啊,却为什么忘了?
转念一想,不必懊恼沮丧,现在虽然上班了,比大学更加忙碌疲惫,但我依然可以选择拥有这样简单的幸福不是吗?关键是要开始,是要形成习惯。老公常说,一个习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我相信这话。放下包袱,从心里先给自己自由,重新开始像小学生那样写字和画画,人生可以重来。
内心开始追求,走在上班的路上,步履不再匆匆,灵魂不再感到沉重,一物一景越发迷人,即使仍旧不得不重复与昨日一样枯燥的一白天,我又何足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