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婆婆亲手做的美味晚餐,爬上山坡,转角拐进儿子宿舍楼,远远就发现儿子手里各拎着两大包外卖,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依然在做外卖生意……
想起他高一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商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管在本校还是在南京集训地,他都会利用这个时间做做这种跑腿的活。我一直认为他做这些会浪费时间是本末倒置,但后来看到他的财商明显在提升,包括列清单、价格计算、和不同的人交往,我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和价值,心里的评判就少了,也相信他自己在摸索体验中能够更好把控好自己。高三了,父母的一些担心唠叨都该收起来了,否则这些行为只会加剧孩子叛逆你的速度……
“妈,你帮我查下东华大学的招生吧……”儿子边扒拉着炒饭拌雪菜肉丝边嘱咐我。我又一个咯噔,这家伙怎么一直摇摆不定呢?现在根本不是看志愿的时间。但我知道儿子的倔脾气,依言打开手机,无意识被微信上的留言转移了注意力……
“我叫你查信息没叫你看微信,要事优先你不知道吗?”发现儿子的口气里充满了不满与烦躁。我解读为他很想了解这方面信息,再说当下我的行为的确不当。
儿子看我埋头在查官方信息,就坐下来开始吐槽:“妈,我最近压力很大,发现根本无法适应这的教学风格,屁股上还长了很多疙瘩,疼死了……”感觉到儿子的各种坏心情。
学力的压力、身体的不适、目标的不坚定都会成为种种干扰,我想起儿子中考前也有过类似的情景,但那时我天天送他接他,车上的短短十分钟就成为了我疏导他的很好机会。但是现在,我俩连坐下来好好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突然有些后悔孩子进入高三前没有教会他管理自身情绪、管理自己目标等种种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我这个万能的妈显然有些包办过度了……
“我查不到,上面只有一些官方数据,我也不会换算……”我陈述事实。“你不是有个很牛的群吗?叫什么中国美术高考什么群来着……”“啊!我跟他们不熟……”我基本是条件反射,瞬间发现自己依然处在舒适区——我不愿意主动去接近陌生人,更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儿子,原来不是说去国美的吗?……”我话还没说完,“我不是跟你说不想去了嘛?我就是想去上海,哪怕是上大专我也要去!”发现儿子开始情绪激动。“你怎么了?”儿子一向比较平和,今天有些异常。
“我就是不想去那些二三线城市,你知道一个城市的气息会在一个人年轻时打下深深的烙印吗?上海是魔都,接触的人事物跟信息都不同……”我突然发现儿子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独立意识,他知道他要什么,这时候的我,似乎应该得体退场,只在他有需求的时候出现就好了……
我想起我如他一般大时,听到学校保送我去北京时的各种摇摆纠结,他有我没有的坚定执着,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人生的路是他要走的,我不能够代替他呀!我何必为他设计我认为的平坦的路呢?此刻的我是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想让他失控,不想让他走出我的安全视线吧?我对他将要走一条我不熟悉的路其实是带着很多恐慌的吧?
我突然又想起我在和老爸和解因为他阻止我去北京进修而怨恨他多年的心结时的话:“爸爸就是觉得你要学一个什么装潢设计,我当时听都没听过,你说我怎么敢放手让你去呢?再说你又是家里的长女,家里也需要你来照顾,做老师又安稳又能照顾家里多好……”
是啊,每个人都会做一个认为当下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可是,那是我的人生啊!当年的我选择的是妥协、怯懦、败给对一份不确定的恐慌,那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甚至跟随了我很多很多很多年……
当下的我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老爸?还是会把自己的一份未被满足的期待加诸在儿子身上?此刻我愿意客观中立看儿子的抉择吗?做父母的到底该如何做才不会给孩子太多的遗憾?
“好吧,妈去突破一下自己,帮你找找资源,打听一些更确切的信息,我希望你也能把考哪个大学的目标修正成先拿到合格的分数线,有实力才有选择……”
儿子似乎对我的话没听进去。“走了走了!快上课了!”他同学把他叫走了,儿子第一次没有送我而是一个人跟着同学一路小跑。我终于知道我做父母的有效期限是越来越短了,学会得体地退出学会不成为孩子的“天花板”,这何尝不是做父母的必修功课啊……
想起那么一段话: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亲子关系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孩子是走向未来的,我不必再用一份属于过去的经验眼光去为他安排设计,我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多的勇气和安全感,让他独自去面对外面风雨不定的世界,去探索一份带着独特性的他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