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我是农村来的孩子,我还是个90后。
今天看到一个博士的自述:摆脱“农村”和“贫困”。可是,他那么优秀,那么优秀啊。
摆脱贫困我很理解,因为,有钱可以解决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
摆脱农村?我舍不得。
舍不得的理由太多了。就说从小时候、外语、父母、爱情观出发,说一下吧,很早就想说了,趁着上完心理学课,内心很充盈,我就唠一唠。
小时候
蓝天白云大平原
记事儿开始,我就是一个“活宝”,上天入地,并对一切好奇的要死要活的。3岁左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处跑,一个没看好,我可能就在某个邻居家玩土。
老爸也是纵容,为了让我玩的开心,真的去挖了一车土回来,我能拿着小桶和铲子,在土里玩一天都不带挪窝的。
等到了4,5岁的时候,好多孩子都去上幼儿园了。你猜,我干嘛去了?
我妈是把我送去幼儿园了,我在学校房后挖蚯蚓,想钓鱼。每次都是这样,结果一天幼儿园也没上。
6岁学会骑自行车,自己
现在说起来我自己都不信,当时,父母都是商人,很晚下班回家的那种,根本没时间教我学骑车子。农村的那个时候,都是二八单车,没有小自行车。我看见大一点的孩子都会,心里就痒痒,爬树回来,吹着吹着口哨就厌倦了,很想骑车子。
那会父母真没时间啊,每次天没亮就看不到他们去哪儿了,晚上8点多才回来。爷爷奶奶因为重男轻女,也很少管我们,姥爷姥姥自己家的孩子还忙不过来.....
我都是自己野蛮生长的,放羊状态。
我就自己开始学骑车子,二八单车。记不得从斜坡上溜车,摔了多少次了。总之,最后一次,我鼻青脸肿的回家,擦着鼻涕(好像当时是激动哭了)昂着头跟我妈说:“车链子断了,但我学了骑车。”
老妈是那种很少夸人的人,但我看得出她很为我骄傲,爱跟别人悄悄说:“我家孩子自己学会骑车的。”
7岁上1年级,倒数了3年的孩子
不上幼儿园,肯定学习比别人差,我有体会,我的数学一直都是考32分的样子。那时候,很多孩子都是98分、满分的,老师一度觉得我的脑子太笨了,根本不适合学习。
我老妈看不下去了,偷偷去学校看了我一眼:我在最后一排,认认真真地切橡皮,一小块一小块的,而且,全程头都没抬起过。
我妈当晚就揍了我一回,我印象很深刻,她很少那么生气。自此,我就去了私立学校,学习进了班级前五,这种状态一直到初中。
中学时代
关于英语
很多农村孩子,都是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的,我也是。看到现在幼儿英语,我最多的是:感慨和羡慕他们现在的资源。
资源的匮乏,让我见到外语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终于有机会学外语了,电视上大鼻子的美国人(是的,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只要是大鼻子的都是美国人)说外语那么好。我也要会。
那会儿只有复读机这样的设备,我买了一个复读机,跟另一个姑娘一起,天天追着老师屁股后面学音标,练习发音,我不记得初中毕业时我英语得了多少分,可我记得英语高考分数:140分,全国一卷考生。
属于你的终会来临,可能会晚一些而已。
大学时代我已经在之前写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父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一滴汗水摔八瓣”
说的就是农民啊。我父母就是农民,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那种辛苦了一辈子脸上皱纹满满的人,那种打心眼里怕给孩子丢脸的人。
初中起,爸妈发现我似乎跟辍学的孩子不太一样,便打算供我读大学。父母从事过很多工种,多到我自己都怀疑他们怎么那么能坚持呢。
上大学第一个暑假,我在家呆了几天(去北京打工了,之前文章有写),谈到了“给与孩子多少帮助”的问题。
我妈一看我从北京回来,累成了那样。心疼的一边擦桌子一边掉眼泪:“爸妈不好,没能给你们提供一个好环境,全靠你自己走出去。”
那时候,我其实没有彻底明白里面的深意和爱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个图。
(网上有句话:你穷是因为你爸妈穷。
但我要加一句,你爸妈穷,你肯定不能比他们还穷。他们还有骨气和志气,你有什么。)
还有,老爸老妈懂很多小知识。
一首诗句有写:卧看牵牛织女星。
我小时候看过很多遍,认识北斗星,猎户座,最最熟悉的就是牵牛织女星。那是老爸一直讲的故事,我们爬
上屋顶,指着天上像一个人挑着担子的星群,又指着银河,讲牛郎挑着两个孩子去看织女的故事。
讲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核桃红了皮。讲芝麻为什么节节高,讲冰天雪地怎么找草窝,怎么生火;讲为什么花生花开在地面果实长在土里;讲火烧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落花生》的文章写的很好呢)
讲万里长征吃树皮的故事,我问过吃的什么树皮,老妈说:榆树皮。如果大灾难来了可以吃。
讲芦苇、苇子编的席子,甚至还有麻绳的来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哈哈)
讲迷失方向怎么看天找回家的路。尽管我没有迷过路。
但是,你们知道吗?
那种场景:槐花开遍,蜜蜂飞着采蜜,我们等着养蜂人割蜂蜜;等着爬树折枝炒槐花;爬树摘榆钱;看桑葚树的桑葚果由绿变红。(公众号有个隐居终南山叫冬子的人,文章无比温暖。)
捕捉了苍蝇,偷偷丢给蚂蚁,看蚂蚁搬苍蝇,搬米粒......看蜘蛛把猎物团成一个球球。
这都是金灿灿的回忆呀,镶着金边的回忆。
爸妈从来不会插手我看这些东西,揍我的可能就是:我又拆坏了一个手电筒,拆坏了一个别人送的玩具。(老妈后来觉得我应该拆,挺好的。)
我至今懂得在野外识别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有毒。知道老妈嘴里念叨的:骨气和勇气。
骨气那久远的,很老很老的字眼。
这样子的父母和农村,我舍不得摆脱,舍不得呀。
关于爱情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人,在爱情上,走的弯路很多。
大学里的感情不了了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业后,工作的问题,接触的人也少了起来,相亲就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了。
这里面出来的故事,能写一本书了:门当户对,价值观、爱情观,外观。
刚毕业那会儿,我跟很多女生期待的一样,希望遇到一个“潜力股”。但大家都这么想的呀,哪那么容易让自己遇到。
后来,现实一些,希望他有房有车,自己就不那么辛苦了。
可就是这样的想法,后来被我彻底否认了。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
有稳定工作的肯定不期望你工作不稳定,这个没戏,我这种人进不去体制内。(我单方面就只说体制内了,别的也懂,就不提了。)
家里是市里的,找一个农村的孩子,需要克服一下心理偏差。能找一个:不用担心图他钱的,不用担心被她家人拖后腿的,省心省事儿。
所以,我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直接说实话。
我是农村的出来的孩子,不能接受的,就不聊了嘛,互相不亏欠,挺好。
后来,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人,人的品格永远放在第一位,别的都是浮云。
接纳自己
最近在听心理课,心里慢慢的开出了小花来。
我能做到内心强大的原因渐渐找到了。
1,童年的幸福回忆,让我永远能找到心理慰藉的地方。(再拿出来一个例子,课里的,宫崎骏《千与千寻》河妖洗澡的场景,宫崎骏小时候,他见过从干净的小河里清理出来淤泥和自行车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用在了他的电影了)就是那种,你的梦里永远有一片地,繁花盛开,万里芳华。
很多人不曾有。
哪怕你旅游景点遍布全世界,能称为故乡的地方:才是永远有温度的,可以疗伤的。(《西游记》里唐僧出发去西天之前,唐王在给他送行酒里放了一些土,就是那种感觉。)
2,爸妈的看似纵容的放羊式教育,让我学了比别人独立一些。爸妈讲过的故事,说过的诸如骨气和勇气的字眼,让我不惧怕任何东西。(我看得到差距,看得到你们世界里高大上,但我不会感觉愧疚和忧伤。)
3,和别人差距再大,遵从内心的选择,问心无愧。心理课上老师大大方方地分享他是农民的孩子的故事,讲到“罗森塔尔效应”的时候。我对贫穷还有父母,感激不尽。
4,我很庆幸:能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没有让自己只看眼前,还能意识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聊得来才好。爱情观的摆正,让我彻底的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说也幸运,我恰好听了一个喜马拉雅的音频,坚定了我的信念。
(非哈韩哈日,价值观真的可取)
我是农村的孩子,那么多的牵绊,怎么舍得抛弃呢?
补充:
很多人会在功成名就后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没什么可害怕的,一,我不是名人。二,我本来就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路慢慢走,别怕别怕。
获得相对自由,哈哈
我是饕餮思文,一个在路上刨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