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十月三十日,多伦多开始弥漫起初冬的凛冽。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气温-3℃—5℃,但已寒风如针,凛冽刺骨,一夜之间,大半树叶纷纷飘落,地面铺上了一层斑斓的地毯。我外出散步时,身着长袖T恤,外加一件外套,仍能感受到丝丝寒意。但不少的外国人,无论男女,皆身着背心短裤,在这渐冷的天气里显得格外惹眼,仿佛他们与寒冷绝缘。
我向来喜欢于散步。在国内时,每日清晨五点,我总会准时踏入泉城公园,开启我的晨练时光。沿着公园的小径走上两圈,大约七千多步。第一圈,我步伐舒缓,悠然自得,舒展四肢,让身体逐渐苏醒;第二圈,我微微提速,小步慢跑,不多时,汗水便顺着脸颊缓缓滑落。六点左右,公园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原本静谧的氛围被打破,变得喧嚣热闹,七点过后,公园里就会热闹的像个市场,我不喜欢嘈杂,会赶在七点之前匆匆离开。
黄昏时分,我会前往泉城广场,再走上两圈。这里比泉城公园更为热闹,年轻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音乐喷泉的绚丽绽放,而年长一些的则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广场舞,或是在一旁饶有兴致地围观。
散步和跑步,都是极易让人上瘾的活动。坚持的时间久了,若是一天不进行,便觉得浑身不自在。所以,我基本上每天都会走上一走。然而,在济南的市中心,想要寻觅一处幽静的散步之所,实在是难上加难,唯有清晨六点之前的泉城公园,还能保留片刻的宁静。
加拿大则截然不同,这里仿佛是幽静的代名词,处处皆可成为散步的绝佳之地。在这里散步,实乃一种极致的愉悦享受,若将这份惬意说与他人听,恐怕会让那些同样热爱散步的人既羡慕又嫉妒。
从女儿家出门,向右走几十米,再向左一拐,便来到了小区与森林的交界处。每次来到此处,总能看见灰色或黑色的松鼠,拖着蓬松的大尾巴,在林间欢快地跳跃穿梭;身形肥硕如小猪般的野兔,也时常从森林中钻出来,到社区里寻觅食物。沿着小区边缘的小道继续前行二百多米,便能看到一个被芦苇环绕的水塘。水塘面积约有足球场大小,一侧是小区的主干道,另一侧则是深邃的沟壑和茂密的树林。塘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大小各异、毛色黑白相间、啼鸣声此起彼伏的鸟,还有优雅的加拿大鹅。我散步时,常常会带上家中放置已久、不太想吃的面包或馒头,去给它们喂食。这里的鸟儿一点儿也不怕人,只要人一靠近塘边,它们便会欢快地飞扑过来,就连行动略显笨拙的野鸭,也会一摇一摆地快速跑来,那急切的模样,仿佛恨不得直接从你手中抢走食物。
绕过水塘,沿着一条下坡的小道继续深入,便踏入了茂密的森林。森林中的小道狭窄而蜿蜒,仅能容两人并肩而行。小道随着山势的起伏,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时而爬坡,时而下坡,让散步之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悠然自得,心旷神怡。小道向着森林深处不断延伸,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时隐时现,让人顿感清爽惬意。此时,小道上铺满了红的、黄的树叶,它们层层叠叠,宛如一块绚丽的织锦,浓烈地渲染着秋天的韵味。森林里的树木种类繁多,我大多叫不上名字,唯有枫树、松树和杨树还算熟悉。满树红叶的枫树在众多树木中格外夺目,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焰;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树,其叶子呈肉红色,恰似婴儿粉嫩的脸蛋,那娇艳的色泽,美得令人惊叹不已。此外,森林里各类果实挂满枝头,一串串,一簇簇,在路边伸手可及。不过,我始终不敢贸然采摘,毕竟对于不认识的果实,还是小心为妙,以免误食中毒。松果我倒是认识,在这里,几乎每一棵松树下都铺满了厚厚的松针,散落着许多松果。
森林里的空气湿润而清新,仿佛蕴含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深深地呼吸。那空气仿佛伸手一抓,便能攥出水来。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停下脚步,静静地伫立片刻,尽情享受这呼吸间的美妙快感。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再缓缓地呼出来,能清晰地感觉到,有一股清凉的溪流,从肺腑之间缓缓淌过。在这一片深绿色的静谧之中,若是你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便能听到那些隐匿在暗处的小虫,正欢快地演奏着它们的交响曲。
这片森林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林中空间被茂密的杂草和纠缠的藤萝所覆盖,密不透风,人难以深入其中,这里便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野生动物和虫鸟的乐园。女儿曾多次劝阻我,让我不要在晚上前往森林散步,她担心会有伤人的动物出没。
沿着小道在浓密的松林中行走大约一公里,便走出了这片森林。再沿着另一个社区的边缘走上几百米后,又会重新踏入森林。这是一个人坐落在山坡上的社区,规模不大,每一户人家的后院都与森林紧密相连。可想而知,在夜深人静之时,这些人家少不了会有野生动物前来“拜访”。
森林的深处,有一条几十米宽的河谷,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天空的云朵。这片森林面积不算太大,走一圈大约一万多步,行程五六公里。这一圈的路线会经过两个居民社区的边缘。这两个小区的街道宽阔而整洁,路旁的房子皆为独立的别墅,错落有致。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修剪整齐的草坪上,栽种着造型各异的花木,色彩斑斓,生机勃勃。我每次从这些街道上走过,都有一种仿佛走进了电影画面的感觉,宁静而美好。
加拿大的房子虽不像欧洲建筑那般独具特色,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这里街道的干净整洁、宁静安详,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一幢幢紧闭门窗的别墅里,或许住着一家白人,或许住着一家黑人,又或许住着一家中国人,无论他们来自何方,都在这里安安静静、无声无息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有时候我不禁会想,加拿大这种宁静祥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或许对于充满活力和冲劲的年轻人来说,缺乏一些激情与挑战,但对于我而言,仅仅是看看,便已沉醉其中。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里已然没有乡村的概念。我曾在谷歌地图上查询过,从这里到多伦多市中心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这与从济南市中心到西营镇或者柳埠镇的距离大致相当,妥妥地属于农村范畴。
每次散步,我总是习惯性地沿着这条固定的路线前行。日子久了,我渐渐从一些细微之处,察觉到加拿大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这里的小道,既不用水泥浇筑,也不用沥青铺设,而是采用碎石子压实而成。小道两边的草皮,与荒草丛生的野坡完美融合,浑然天成,丝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这看似偏远的“大农村”,在这荒郊野岭的小道边上,竟然也铺设着整齐的草皮。
女儿告诉我,多伦多的郊区比市中心还要干净。在这里,你几乎找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即便是街道两边的树坑,也都铺上了厚厚的木屑。怪不得,无论风刮得多么猛烈,都不见尘土飞扬。政府对于这些远离市中心的区域,同样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此外,公路也如同一张细密的蛛网,将分散各处的社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无论你居住得多么偏僻,出门走不远,便能驶向车水马龙的主干道。更令人赞叹的是,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会紧紧跟随居民区的建设步伐,不断延伸拓展。这就造就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多伦多的“大农村”与市中心在生活便利性上毫无二致,生活质量同样出色,而且比市中心更整洁、安静,也更具吸引力。哪怕是山脚下仅有孤零零的一户人家,燃气管道、水电网络也会延伸至门前,为其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倘若,我们的大济南也能将供水、供电、供气系统延伸至距离市中心三十多公里的西营镇和柳埠镇,毫无疑问,国内的农村必将稳稳地迈向小康生活。
其实,这并非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少修建一条人迹罕至的高铁,少修筑一条开山架桥的高速公路,节省下来的资金,便足以让生活管网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我们时常从视频中看到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赞叹不已,对中国机场的宏伟规模惊叹连连,这确实令许多国人为之自豪与振奋。然而,如果决策者们能够再多关注一下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国许许多多的大农村,包括我们济南的西营和柳埠,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散步归来,我的脑海里一直展现着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我正悠然地漫步在西营或柳埠的林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