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年之后,旅途中风景已逐渐模糊,但对一个吃货来说,依旧能唤醒曾经触动自己味蕾的味觉记忆...
饮食往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一代一代的居民,受地域、物产、历史的种种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且点点滴滴都反映在饮食文化上。世界各国多元的饮食文化让人叹为观止,但论及菜肴所蕴藏的艺术性,那便非法国菜莫属。
法国对饮食的讲究程度是唯一能和中国齐名的国家,法餐以选材精细、制作考究闻名。关于吃,法国人一贯走的是“吃饱—吃好—吃情调”的路线,所以在他们眼里,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艺术。无论是法餐细腻的口感、美味的酱料、华美的餐具及摆盘,都受到了全世界的饕餮之徒的追捧。
凡是去过法国的人,不仅深深迷恋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也会迷失在法国美食的诱惑之中...不管你钟爱高级料理,抑或喜好街头小吃,这里永远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味蕾。给你挑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法国美食,一定要一一品尝,才不枉来法国走一遭~
鹅 肝
Foie gras
在欧洲,鹅肝和鱼子酱、松露齐名,它们被视为“世界三大珍馐”,同时,鹅肝是法国传统名菜之一。据记载,真正发现吃鹅肝的乐趣和美味的是 2000 多年前的罗马人,因为野鹅在迁徙之前会吃大量的食物,把能量储存在肝脏里,以适应长途飞行的需要,而在这段时间捕获的野鹅味道也是最为鲜美。后来,人们通过把干燥的无花果碾碎填入鹅的胃使其快速增重,以增加鹅肝的肥美程度。
吃的是鹅肝还是鸭肝?
这款美食的法文名中被称作“Foie Gras”,到了英文里也就直接用了这个词,中文更是直接翻译成了‘鹅肝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觉得只要在法餐点了“Foie Gras”就会吃到鹅肝一样。
但是,真相正好相反:在法餐里,会把整个肥肝大类里分成鹅肝(Foie Gras d’Oie)和鸭肝(Foie Gras de Canard)两个完全不同的种类。并且,法国市场上销售的‘Foie Gras’九成以上都是鸭肝。
所以,当去到法国当地比较小的餐馆里时,如果不专门说明,那端上餐桌的多半就是鸭肝。而且,鸭肝和鹅肝在卖相和口味上也有很明显区别,鸭肝的颜色偏淡,吃到嘴里之后会有一些腥味。而鹅肝是有点偏粉红色,口感就像喝好酒一样,同时又有点淡淡的栗子香味。
法式焗蜗牛
Baked snails
法餐里的蜗牛,胖嘟嘟的外形和我们常吃的田螺倒有几分相似,比较常见的一种便是法国大蜗牛( Helix pomatia ) 。如果来到法国,哪怕不敢吃蜗牛,也一定要尝一尝,否则就太可惜了。
蜗牛料理是法国名菜,在法国餐厅里,对于这道菜有独用的焗碟,焗碟上有六个小凹坑,里头会盛满绿色的液汁,吃之前把蜗牛浸泡在里头,就不会来回滚动了。
吃蜗牛的时候一定是用左手用钳,右手握叉,用叉子挑出蜗牛,蘸上那些绿色的液汁再放入口中,这时就会感受到香草的香气在嘴里扩散开来,再咬,嘴里就充满了蒜蓉香、牛油香。焗蜗牛肉鲜味美,吃起来又嫩又脆,跟我们平时吃的海螺有些类似~
法国人对美食的高要求和一丝不苟的精心制作,让蜗牛这种特殊的食材变成了法国鼎鼎有名的招牌。在品味焗蜗牛这道美味佳肴时,也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了历史悠久的法国饮食文化。
法式牛排
French steak
法式牛排是西餐代表之一,法国风格美食。通过煎炸等工序制成,外焦黄味酥香,里鲜红味鲜嫩。
欧洲中世纪时,猪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则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尊贵的牛肉被他们搭配上了当时也彰显尊贵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调,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那么,应该选择几分熟的牛排呢?
牛排的熟度, 一般分四个阶段:
■ un steak Bleu——就是所谓的一分熟,近乎生的牛排。正反两面在高温铁板上各加热30~60秒,表面稍微有一点焦黄色泽,当中完全是鲜红的生肉状态。
■ un steak saignant——三成熟牛排。这个熟度的牛排汁水比较多。大部分肉接受了高温渗透传至中心,但还没有产生大变化,用刀切开之后上下两侧是棕色的,中心的地方是由粉色转为鲜肉色,用刀切的时候还会有血水渗出来。
■ un steak à point——表面焦黄的六分熟牛排。这种熟度的牛排里面是粉红色且夹杂着熟肉的浅灰和棕褐色,整个牛排温度口感均衡,质感偏厚重,有咀嚼感。
■ un steak bien cuit——全熟的牛排。这种牛排通体呈现出咖啡色乃至焦黄程度,口感厚重。 不过在法国的餐馆里,很少有人选择这种牛排。
在法国,还有一种牛排叫Tartare, 也就是全生的牛排,这种牛排使用上等的牛肉末上面铺一个生鸡蛋和一些香料制成,吃的时候可以依个人口味加芥末,黑胡椒,盐等调料。
法国人爱吃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血水,口感比较鲜美。在半生时牛肉保留了美妙的牛肉原汁,鲜美可口。相反,牛排烤的时间越长,肉汁蒸发的越多,肉质也变得比较坚韧,鲜美感也会消失殆尽。
可 颂
Croissant
如果你见过清晨的巴黎,你一定会知道,天还朦朦亮的时候,满城的面包店或是咖啡店已经开始萦绕起酥皮面包的烘焙香气,尤其是新鲜出炉的可颂总是最抢手的早餐。
开始一天工作的巴黎人通常愿意在家门口的小巷子裡买一杯滚烫的Expresso,再要一个刚出炉的可颂,讲究的愿意坐在咖啡馆裡吃,不拘小节的就拿在手中边走边吃,在特别在寒冷的季节里,彷彿可颂和咖啡的温度才是最能焕发一天的活力的。
最以烘焙技艺为骄傲的法国人,可是当今酥皮面包制作的佼佼者。但这类酥皮点心在法语里叫做“Viennoiserie”——维也纳酥点。可见,酥皮的起源可不在法国,这一隻小小的可颂背后可有著不少的故事!
传说,土耳其人企图趁奥地利人入睡时通过在城墙下挖地道的方式入侵奥地利,而那天凌晨唯一没有睡觉的是为当天市场淮备面包的面包师们。
而其中一位面包师听到了土耳其军队挖洞的声音并拉响了警报从而终止了土耳其人的入侵活动,之后这位面包师唯一的要求是允许他单独烘焙纪念此次胜利的糕点。所以,可颂是为了纪念1683年战胜奥斯曼土耳其人对维也纳的围攻而创造的糕点。
为了纪念这个面包师,全维也纳的面包师,将面包做成土耳其军旗上的那把弯月形状,以表示是他们“拿下”了土耳其。所以,最传统的可颂,就是新月形状的。
1839年,奥地利人在巴黎开了一家维也纳面包房,新月形的可颂面包非常受欢迎,法国人就用“新月”的法语“Croissant”来称呼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可颂开始在法国面包师的不断创新下,变成了最受欢迎乃至法国面包的代表。
极富创意的法国人,不仅将可颂做出了多种形状,还做出了不同的味道。有裹着馅料的,还有一切两半做成法式三明治的,总之各种各样的可颂都可以在法国街头找到。怪不得美食家们都说:“可颂是来法国旅行的游客餐单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马卡龙
Macaron
每个憧憬浪漫的法国人心中都有两个巴黎梦:一个是灯火辉煌的香榭丽舍大街;另一个是琳琅满目的甜点蛋糕。五彩斑斓的甜点世界,如果抹去法式的艺术和浪漫,可能就只剩下了黑白。
而在法国,甜品,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一种文化的精髓和一个民族的骄傲。甜点师和甜品本身,已被赋予了太多的浪漫色彩,人们总说,甜点师堪比珠宝师,甜品则美得像梦。
马卡龙,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法式甜点,颜色丰富,小巧可爱,每次看见马卡龙,就好像带领人们走入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让人迷恋不已。
马卡龙翻译为Macaron,相传马卡龙最早传入法国的时候,与如今的马卡龙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以前的卡马龙只有单片,没有过多的夹心,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的发展有夹心和加入不同的佐料,创造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就这样,在法国发扬光大的马卡龙,也被贴上了浓浓的法式标签,所以,马卡龙不仅仅是一种甜点、美食,也承载着一种文化。
最早的马卡只用于贵族的宴会上,是奢华的象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渐渐的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法国,最著名的便是Pierre Hermé家的马卡龙,它巧妙地融合了水果、鲜花、酸奶、巧克力等食材,且已做出了渐变色的马卡龙及上下层风味不同的马卡龙,层次丰富,口感细腻而清甜,独具风味。
一个城市的魅力,美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同的味觉体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性格。就算数年之后,旅途中风景已逐渐模糊,但对一个吃货来说,依旧能唤醒曾经触动自己味蕾的味觉记忆。
法国人展现着高雅,法国文化传递着浪漫,而法国饮食则传承了文化精髓,含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民。世界三大美食中,法国菜占其中之一,人们不仅陶醉在法国菜精致的菜色里,更沉浸在鲜美的法国风味中。
相关阅读
1/4决赛前先跟你聊聊日本喝酒的事儿,乾杯!
日本足球虽败犹荣的秘密是什么?
日本情报|夏季风物诗の祭与花火
日本美食の夏日限定
撸串是门艺术,也可以很有仪式感